http://www.mpmpc.cn/file/upload/202112/07/16-14-00-42-1.gif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子期刊 » 业界动态 » 正文

十载磨砺 同心共进

——记中国肉类加工机械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

      来源:《肉业产业资讯》    2016年第1期
 
内容摘要:中国肉类加工机械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05年12月22日。如今,已与中国肉类加工机械制造业共同走过了创新进取的十年。在这十年中我国的肉类加工机械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有了显著的进步,产品的成套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广泛应用。
   中国肉类加工机械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05年12月22日。如今,已与中国肉类加工机械制造业共同走过了创新进取的十年。在这十年中我国的肉类加工机械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有了显著的进步,产品的成套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广泛应用。
  在这十年中我们共同经历了来自社会、市场的诸多风风雨雨,经历了禽流感(H7N9)、猪肉价格波动、自然灾害、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经济调整、网络负面传闻等一系列影响我们生产、销售和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但我们凭借着雄厚的技术和实力、机敏的智慧和勇气、坚韧不拔的雄心和毅力客服了种种困难,使我们的企业得到了发展和提高,使我们的行业得到了发展、巩固和提升。
  一、十年来行业的发展景象
  目前我国肉类加工机械行业的高速发展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可以概括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见证。
  1、看产值规模:专委会刚成立时,产值过500万的只有2-3家,现在专委会中已有2家企业成功上市(上海安业制冷、吉林艾斯克)还有至少5家企业正在申办中。虽然这几年的产业形势几经跌宕,但会员单位中产值上亿元的企业已突破5家,产值跨越5000万元的已超过20家。
  2、看技术创新:最初我国肉类加工机械行业的起步主要是采取测绘仿制部分国外先进技术,很少自主研发产品。经过近十年的积极探索,很多企业根据市场的需要和用户的反馈,不断改进升级,使产品的质量、性能不断提高,同时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众多企业已被地方政府认定为省市级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和高科技企业。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肉类加工设备的技术含量和质量得到极大的提升,产品的可靠性、生命周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3、看经营理念:以前我们销售设备主要是向用户反复介绍该设备如何如何先进、价格如何便宜来取得用户的信任。现在很多企业已不仅仅单独的销售设备,而是为用户考虑一揽子工程项目,站在用户的角度,为用户切身着想,把用户(暂时)没想到的因素都为用户考虑好,以良好的服务和自己的技术实力赢得用户的信任。这是我们肉类机械制造业在销售观念上的一大进步。
  4、看市场应用:十年前,我们还没有一家企业的产品能真正地走出国门;近年来,随着技术的提升、服务的优化,已有很多企业对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充满信心,中国肉类加工机械开始远销到国外,产品不仅销往亚洲、非洲、而且销往大洋洲、美洲和欧洲,有多家企业已在国外建立了办事机构或有了代理商;少数企业还与国外企业合作经营,并有计划在国外建设工厂。过去,我国大型肉食企业几乎全部采购进口设备;近年来,国内大型肉类加工企业在选购设备上已把目光重点放在国内企业上。
  5、看科研成果:我们圆满的完成了十二五制定的发展规划中以下项目:
  1)真空定量灌肠机:由河北晓进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究开发,采用国际高端智能控制技术。其优势是整机运行程序严密而精准,大大降低了运动部件的磨损和易损程度,极大地提升了设备性能的稳定性和生命周期,为用户解决了大批量、连续化生产的频繁维护之忧。
  2)禽类屠宰自动掏膛生产线:是由吉林省艾斯克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在参考国外先进技术自主研发的,产能达12000只/时,填补了国内空白,直追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国外的价格垄断。
  3)自动化在线检测技术:吉林省艾斯克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制开发的,采用先进的影像识别技术,对鸡酮体进行检测而达到重量自动分级的目的。从而大大的减少了人工操作,确保了降低交叉污染的几率。
  4)二氧化碳致昏装置:由济宁兴隆食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二氧化碳致昏装置,是对动物福利的重要保护措施。是解决生猪在致昏环节减少产生应激反应控制解决PSE肉产生的最有效的方式。二氧化碳致昏单机效率高达1000头/每小时以上,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其效率是目前任何其他致昏方式无法比拟的。
  5) 机器人生猪劈半机:是济宁兴隆食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自主研制开发的,使得人工劈半的劳动强度为零,肉损几乎为零,与往复劈半锯比可减少肉损200g/只,并且没有烧灼(受热后肉变色)现象。
  6)高氧气调包装技术:由温州大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研发的气调保鲜包装机,采用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的混合气体按科学比例充入生鲜及熟食产品包装内,打破了简单的充氮气包装的概念,使肉品保存期更长、肉的鲜艳原色保持持久。
  以上6个方面可以充分说明,我们肉类加工机械行业经历这十年坚苦卓绝的拼搏,业已走向成熟和壮大。
  二、专委会十年来做的主要工作
  专委会这些年为会员单位和整个肉类机械行业做了大量的服务性、引导性和协调性工作。
  1、制订行业标准:为了提升整个行业的制造水平,减少劣质产品扰乱市场,逐步建立平等竞争的良好环境。专委会自2007年开始在行业中遴选产品质量好、研发能力强的企业,共同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现已颁布执行的有35项,正在报批中的有11项。通过行业标准的制定,一是加强了标准制定单位生产行为的自律能力;二是通过行业标准的宣传贯彻(执行)促使生产同一类产品的机械厂家,要达到标准要求的制造水平;三是为用户在采购设备时有一个基本的技术性参考依据。众多企业纷纷表示:“经过十年的努力,中国肉类机械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完善,让非标制作走向了标准制造;在规范企业行为,建立平等竞争良好环境,提升整个行业的制造水平等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组织参加国外展会:为企业搭建更广阔的交流与展示平台,开拓国际市场,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专委会自2007年开始组织会员单位和业内有关人员参加国外肉类加工技术展会的展览和参观,十年来已成功地组织了7次,参加人数近160人次。通过参加国际性大型展会,使我们的企业家和技术人员开阔了眼界,同时也看到自身与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从而增强了制造高水平设备,赶超国外先进技术的信心和决心。浙江瑞邦公司董事长曾感慨地说:“通过专委会的组织,国内优秀的机械制造企业到国外先进的肉类设备加工制造企业去参观考察,参加国外展览,带领中国制造的机械设备走出了国门走向世界;也让国内机械制造企业充分了解了国外行业发展的动向和趋势。让中国肉类机械企业找到了组织,有了依靠!”
  3、举办行业技术论坛:为会员单位及整体肉类机械制造企业与用户之间更好地交流和沟通,协会连续6年举办了“中国肉类加工技术发展论坛”。在论坛上不仅有国家对肉类工业发展的要求和展望,也有新技术、新工艺、新的企业管理思路的交流;同时,也为设备生产企业和用户提供了一个面对面直接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务实的论坛举办,还吸引了众多国际著名企业的积极参与,为国内企业与国际先进同行的交流和学习创造了机会。“中国肉类加工技术发展论坛”的成功举办也得到了行业内的高度认可。国际著名的GEA、思夫科、莫迪维克公司一直是论坛的积极参与者,他们均积极地评价:“肉类加工机械专业委员会是一个做实事的协会,给用户企业和供应商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使用户企业和供应商能够快速、精准地找到对方;有效地推广了企业形象、强化了品牌,同时确保了国际最新技术在最短时间内得到了用户的认知、认可和应用” 。
  4、创办交流资讯平台:加强为企业宣传和为企业与用户间的供求互通,作为肉类机械企业与肉食加工企业间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专委会创办了《肉类产业资讯》--肉类加工机械专刊。创办7年来,已发行了86期30多万册。经过不断地优化栏目设计、追踪最新业态和前沿技术、丰富市场信息,赢得了读者的广泛赞誉和大力支持。为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需要,提升信息快速传递的能力,专委会先后创建了“中国肉类机械网”、“肉类加工机械技术群”、“肉类加工机械微信平台”等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互动更及时的宣传和沟通渠道。
  在当今经济下行的新形势下,专委会将与各会员单位同心协力共奋进,加强“新常态”下的宣传和引导显得尤为重要。专委会将根据行业结构的新形态、企业发展的新需求、技术应用的新趋向,着力开辟信息互通渠道,开展运用大数据,建立专委会与全体会员单位间多维度的信息互动机制;同时,充分发挥行业专业媒体的专一性优势,使《肉类产业资讯》和“中国肉类机械网”等信息工具更加及时、更务实地在肉类机械企业和用户间传播新技术、新理念、新工艺和新应用,服务好肉类加工机械行业的下一个新飞跃。
  5、广泛合作相互促进:通过加强与各省市肉食行业协会的联系与合作,为会员单位提供多角度、多层次与用户接触的平台,丰富市场拓展渠道。近几年来,专委会通过与国内各省市肉类行业协会建立的广泛沟通与合作,了解了各区域设备技术应用现状和需求;多次组织了会员单位参加各地方肉类协会组织的活动,并与他们共同举办设备技术需求、应用对接会,让我们的会员单位深入了解各地方用户的实际需求,并通过介绍自己的产品技术和服务优势,为用户们提供了大量的新兴设备技术和可靠的应用信息;这些平台的搭建,为地方肉类食品企业的转型升级,以及肉类机械企业技术的适应性开发和创新,发挥了极大的推动性、引领性作用。
  6、专业服务助力企业提升:为会员单位出具向地方各级政府申报的证明材料。近些年我们在各地的会员企业不断的发展壮大,引起了地方政府的关注,企业在科技创新研发立项中、企业规模在行业中所占的位置评定上、在参加国外专业展会、制定行业标准等各个方面,都能获得地方政府的奖励和支持,但都需要专委会出具证明材料。这十年来协会为企业出具各种证明材料几十件,有众多企业获得了省级甚至国家级名优称号,争取了国家和地方科技开发项目并取得了可喜的突破。吉林艾斯克公司是一家从生产家禽屠宰加工单机设备逐步实现了自动化成套生产线的研制开发,再发展到如今的家禽加工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公司负责人感慨的表示:“我们作为专委会的成员之一,近几年的技术突破是显著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都要感谢专委会一直以来给予的大力支持,在申报项目等方面,专委会热情协助我们出具各类证明材料,为我们企业的发展和提升提供了极大地帮助”。
  7、专委会参与制定了国家食品和包装机械“十二五”发展纲要,并配合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协会向国家工信部申报“2010年机械工业技术改造项目”、“2011年数控一代项目”、“智能化制造装备”等等。目前正参与配合上级部门制定国家食品和包装机械“十三五”发展规划。
  三、行业瓶颈亟待同心共破
  虽然我们做了大量的服务性工作,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在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行业得到了可喜的发展。但是目前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大家都是深有感触的;这是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调整期。我们需要清醒地意识到,国内市场经济30年的高速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留下了很多的遗憾,这些遗憾是要共同努力、转变观念和用时间的磨砺来弥补的。我国肉类加工机械行业目前已发展到规模不等的300家以上,但从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和制造工艺先进性方面看,已呈现鲜明的两极化,绝大多数企业还在低端同质化的境况中徘徊。因此,在肉类加工机械制造业内存在几种现象(或问题)是我们行业的遗憾:
  1、产品品质意识瓶颈突出:为了追求高利润,产品粗制滥造,偷工减料的现象不在少数。当然,这与市场粗放发展培育出的用户非理性价格谈判潜规则有一定关系。众多中小企业的品质管理能力也亟待提高。
  2、知识产权意识淡薄:仿制抄袭依然不少,不管什么产品只要赚钱马上就有好几家跟上,有的只有外形貌似一样的,但其功能效果都不能达到预期的生产需要。一些企业没有建立自己的研发意识和团队,产品的技术含量远低于当前行业技术的发展水平,这就是还没有摆脱在低水平、低价位、低层次上的竞争,而这种竞争必然是恶性的,也是非常残酷的、非理性的竞争。
  3、售后服务意识有待提升:随着近年来通讯、航空、高铁、高速路的发展,很多企业都能满足用户的迫切需求。但有些企业(特别是质量本身就问题多多、产品卖得便宜的)只要是产品卖出去了,收钱后就再也找不到其人了。还有些企业是修了几次还不断出现问题,就开始寻找各种理由推脱,甚至对用户不理不睬了。这种情况是用户非常反感的,成为侵蚀行业信誉的蛀虫,给行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四、与时俱进再上新台阶
  众所周知肉类加工机械行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行业,也是一个发展滞后的行业,其技术水平无法与其他机械行业相比,就是在整个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中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技术水平也相对落后10年。所以,要想尽快的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不仅要靠自己的研发力量,还要开阔眼界,借鉴其他行业的技术来充实自己。
  今后的努力方向也是我们在“十三五”期间要共同努力完成的工作。这也是目前一些企业正在思考并努力去实现的方向,同时在国外一些大型企业已经有不少的先例。当前,我国肉类加工机械行业中,已有企业向智能制造的方向迈出了步伐,在努力使自己的产品实现智能化。肉类加工机械产品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将信息技术深度嵌入到智能设备或产品中,也就是把芯片、传感器、仪表、软件系统等智能化产品嵌入到智能装备中去,使产品具备动态存储、感知和通信能力,实现产品的可追溯、可识别、可定位,从而向智能化服务延伸,实现在线监测、远程诊断、云服务为代表的智能服务。服务的智能化,既体现在设备制造企业如何高效、准确、及时地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并实时响应,也体现在我们的设备产品交付后,可对产品实现线上线下的服务,实现对我们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的维护和管理,并对用户操作与保养设备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指导。这就是值得我们全行业借鉴的,就是我们未来共同努力发展的方向。
  1、劳动密集型是食品安全、成本递增、减排环保等方面严重困扰当今企业的主要压力。肉类食品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智能自动化转型,是当先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力的问题突显出来,呈现出以下3个鲜明而普遍的问题:
  1)企业承担员工的费用逐年增加,企业难以承受。
  2)年轻人不愿意干脏、累的工作,员工招不上来,后继无人。
  3)员工难以管理,企业培养了员工,员工想走就走,有些员工得到领导的重视后跟领导提条件。
  压力的积累迫使企业开始思考增加设备的应用,对设备自动化程度的要求极为迫切,用设备代替人工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趋向。所以,我们的设计思路不能只停留在单机的设计上,而是要将单机整合成一体化成套生产线,充分利用自动化、程序化、智能化技术,在设备发挥最大效益的情况下实现最少的人工操作。我们要为用户着想,在产品设计上,充分考虑让设备的前后道工序能顺利高效的衔接。采用智能化、模块化设计,尽量减少操作工人的操作难度,提高维修人员维修的便利性。
  2、顺应智能制造发展的潮流。以自己主要产品为核心,开发适用范围更广的设备和技术,使一机多用。把高效、节能、环保的理念融入到设计理念中。设备向大型化、精密度高、技术领先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多采用机器人、机械手技术、自动化输送技术、自动排序及自动化包装技术,提高产品的技术等级和复杂系数--提升核心竞争力。减少别人抄袭的可能性和机率,核心竞争是技术壁垒非常高的优势,你的竞争对手不花个三年五年,不投个千百万上亿的研发资金就没有办法模仿你,这叫核心竞争力,或者说核心竞争力就是具有技术壁垒的技术产品或者商业模式的优势。
  3、提升售后服务能力、质量和效率。为了用户更高效的使用设备,可以不定期的对用户进行不同形式的技术培训;借助互联网+,利用云数据技术对在用户工厂运转的设备实施远程监测与诊断,既可以及时发现不当操作,又能及时掌握设备疲劳状态和异常运行。通过远程预警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为用户提高了生产效率,更能保全整体设备的生命周期。
  4、专委会要继续做好组织参加国外大型展会的工作,继续开好“中国肉类加工技术发展论坛”,继续加强杂志和网站的工作。为会员搭建不同类型交流平台。专委会将下大力气开展行业标准的培训工作,并配合地方技术监督局做好达标工作,净化肉类加工机械的市场行为。
  从长远看,《“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将是中国制造业摆脱困境,转型升级的机会,更是我们肉类加工机械制造业再上一个台阶的机遇。只要我们齐心协力跟上这趟列车,最终将会打破当前行业内重复投资、同质低效、恶性竞争的历史怪圈,进入一个良性竞争的市场发展空间。
  通过大量事实我们深深体会到在逆境中,只有创新,才能生存,才能发展。企业的创新能力决定着企业生存能力和发展潜力指数。只有不断地创新,我们才能进步。让我们同心共进为提升中国肉类加工机械的智能化水平而努力奋斗!
 
http://www.mpmpc.cn/news/show.php?itemid=34711
 
关注"肉食界"微信公众号
专注肉类纵横资源,服务于肉类全产业链的信息“复兴号”
[ ]  [ 打印 ]  [ 投稿 ]  [ 关闭 ]  [ 评论 ]  [ 返回顶部
 
 
免责与声明:

1. 转载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肉类机械网”,或与本网联系,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本网转载编辑的内容,版权由原作者或资料提供方所拥有,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3.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15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作出回应或删除相关内容并致歉!

4. 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谨防上当受骗!

5. 投稿与合作热线:010-88133989, E-mail:info@mpmpc.org


 
 
 
热点推荐
新闻排行
 
×关闭
http://www.xinglongjixie.com/
×关闭
http://www.mpmpc.cn/news/show.php?itemid=2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