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 8472-2008《北京黑猪》,与GB/T 8472-2008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更改了本文件的范围(见第1章,2008年版的第1章);
——更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2008年版的第2章);
——增加了品种来源(见第4章);
——更改了成年体重体尺(见第6章, 2008年版的3.1.2);
——更改了繁殖性能(见7.1,2008年版的3.2);
——增加了生长发育(见7.2);
——更改了肥育性能(见7.3,2008年版的3.3);
——更改了胴体性状(见7.4,2008年版的3.4);
——增加了肌肉品质(见7.5);
——更改了测定方法(见第8章,2008年版的4.2.1);
——删除了种猪等级评分标准(见2008年版的4.2.2);
——更改了种用基本要求(见第9章,2008年版的第5章);
——删除了北京黑猪种猪出场合格证(见2008年版的附录B)。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74)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黑六牧业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季海峰、王红卫、王四新、石国华、刘辉、刘先策、张董燕、王晶、张伟、王雅民。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87年首次发布为GB/T 8472-1987,2008年第一次修订;
——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北京黑猪的品种来源和特性、体型外貌特征、成年体重体尺、生产性能、测定方法及种用基本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北京黑猪的品种鉴别。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820 种猪登记技术规范
NY/T 821 猪肉品质测定技术规程
NY/T 822 种猪生产性能测定规程
NY/T 825 瘦肉型猪胴体性状测定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品种来源和特性
北京黑猪育成于原北京市双桥农场和北郊农场,是利用原通县、平谷等北京周边的本地猪与巴克夏猪、中约克夏猪、苏联大白猪等引入品种,通过杂交选育而成的培育品种。具有肉质好、耐粗饲、适应性强的特性。
5 体型外貌特征
全身被毛黑色,体型中等,结构匀称,头小面微凹,额较宽,两耳向前上方倾,背腰宽而平直,臀部丰满,四肢健壮;乳头数7对以上,排列均匀。北京黑猪品种照片见附录A。
6 成年体重体尺
成年公猪(23月龄~25月龄)体重204.3kg±11.5kg,体长152.0cm±7.2cm,体高80.3cm±4.4cm,胸围136.4cm±3.9cm;成年母猪(第3胎、妊娠2个月)体重189.4kg±14.2kg,体长146.0cm±5.2crm,体高74.6cm±3.6cm,胸围135.7cm±6.3cm。
7 生产性能
7.1 繁殖性能
公猪初情期在155d~170d,适配日龄255d~270d, 适配体重115kg~130kg;母 猪初情期在160d~175d,适配日龄235d~250d,适配体重110kg~125kg。
不同胎次母猪的产仔数及窝重见表1。
表1 不同胎次母猪的产仔数及窝重
胎次 | 总产仔数 头 | 产活仔数 头 | 出生窝重 kg | 断奶窝重 kg |
1胎 | 10.3±1.1 | 9.7±1.3 | 11.8±2.0 | 57.0±12.5 |
2胎 | 10.8±1.0 | 10.2±1.1 | 12.1±2.3 | 59.8±14.2 |
3胎及以上 | 11.9±1.4 | 11.2±1.3 | 13.2±2.0 | 62.3±10.7 |
注:断奶日龄28d~35d |
7.2 生长发育
公猪初生重1.1kg±0.2kg,28日龄~35日龄断奶重6.8kg±0.8kg;母猪初生重1.1kg±0.3kg,28日龄~35日龄断奶重7.0kg±0.9kg。断奶后,在饲粮消化能13.39MJ/kg~13.60MJ/kg、断奶至20kg、20kg~60kg以及60kg以上体重阶段的粗蛋白质分别为18.5%、15.5%~17.0%和13.5%~15.0%的营养水平下,公猪和母猪6月龄体重分别为91.5kg±3.0kg和90.2kg±2.4kg。
7.3 肥育性能
肥育起止日龄70日龄~210日龄;开始测定时的体重21.0kg±2.8kg,结束测定时的体重100.6kg±4.5kg,日增重623.0g±34.1g,饲料转化率3.08±0.16,结束测定时的活体背膘厚20.2mm±2.9mm;采用舍饲方式肥育,饲粮的消化能13.39MJ/kg~13.60MJ/kg、粗蛋白质13.5%~17.0%。
7.4 胴体性状
活重90kg~105kg屠宰,胴体重67.8kg±3.0kg,胴体直长98.3cm±3.4cm,屠宰率71.0%±1.2%,胴体瘦肉率58.0%±0.6%,眼肌面积30.6cm2土1.0cm2,平均背膘厚28.8mm±2.6mm。
7.5 肌肉品质
活重90kg~105kg屠宰,肉色评分3.5±0.4,大理石纹评分3.2±0.4,pH1 6.35±0.15,pH24 5.77±0.17,滴水损失2.70%±0.49%,肌内脂肪含量3.15%±0.25%。嫩度(24h剪切力)51.03N±9.77N。
8 测定方法
成年猪体重体尺、繁殖性能和生长发育测定按照NY/T 820的规定执行;肥育性能测定按照NY/T 822的规定执行;胴体性状测定按照NY/T 825的规定执行;肌肉品质测定按照NY/T 821的规定执行。
9 种用基本要求
应符合如下要求:
a)体型外貌应符合本品种特征,生长发育正常;
b)无遗传疾患和损征,健康状况良好;
c)种用个体耳号清晰,来源清楚,系谱档案准确齐全;
d)种用个体或双亲经过性能测定,主要经济性状的资料齐全。
本标准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21年12月31日发布,2022年7月1日实施。
附录A
(资料性)
北京黑猪品种照片
A.1 头部照片
北京黑猪头部照片见图A.1。

a)种公猪 b)种母猪
图A.1 北京黑猪头部照片
A.2 侧面照片
北京黑猪侧面照片见图A.2。

a)种公猪 b)种母猪
图A.2 北京黑猪侧面照片
A.3 尾部照片(图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