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mpmpc.cn/file/upload/202112/07/16-14-00-42-1.gif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标准资讯 » 正文

商品肉鸡养殖业的工业化标准化转型探讨

2012-10-09      来源:中国肉类机械网    
 
内容摘要:中国的商品肉鸡一体化链条企业涵盖饲料、种鸡养殖、孵化、肉鸡养殖、屠宰加工、深加工和销售等多个环节。在整个链条中,饲料版块的生产量由肉鸡和种鸡养殖状况决定,但主要由肉鸡养殖决定。肉鸡养殖状况还决定了孵化数量、
  一、养殖版块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及面临的突出问题
  中国的商品肉鸡一体化链条企业涵盖饲料、种鸡养殖、孵化、肉鸡养殖、屠宰加工、深加工和销售等多个环节。在整个链条中,饲料版块的生产量由肉鸡和种鸡养殖状况决定,但主要由肉鸡养殖决定。肉鸡养殖状况还决定了孵化数量、加工厂的屠宰量,肉鸡养殖均重及鸡群离散度决定了包括连锁快餐店在内的客户需求能否满足,只有稳定均衡的肉鸡养殖版块才能持续稳定的向客户供应产品,这对于大型客户和销售渠道商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肉鸡养殖版块的地位非常重要,有链条“牛鼻子”之称。
  养殖版块的突出表现就是一年内养殖状况(包括均重、成活率)波动较大。一般情况下,每年6至11月要比12月至次年5月养殖均重大,因为冬季和外界温度波动大的时期成活率相对较低。而商品肉鸡生长迅速,通常在40 d左右体重可达到2.4 kg以上,但由于心血管系统发育跟不上体重的增速,造成肉鸡体质较弱,对温湿度、风速等环境和基础管理要求很高,成为肉鸡养殖行业面临的一大问题。如果能以标准化的工业生产改造养殖版块,形成持续稳定的高效生产,对于打造企业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养殖模式选择是养殖业工业化转型的前提
  一体化链条企业对于养殖模式的选择决定了企业在关键环节是否具有组织力和竞争力,模式之争将拉开企业的距离。目前,肉鸡养殖版块的运作方式一般有2种模式,第1种是“公司+农户”模式,即肉鸡放养;第2种是一体化链条模式,即肉鸡自养。无论哪种模式,饲养单位都是养殖场(或栋舍)。
  要养好鸡,养殖场(或栋舍)的养殖人员需要具备三种能力:
  第一种和第二种能力可归纳为作业能力和管理能力,可以通过标准化的管理培训打造和培养出来。第三种能力即技术能力,主要包括通过操作排风扇、侧向进风口、水帘、散热器等装置调节栋舍温湿度、风速和有害气体的能力,也称为以通风为核心的环境控制能力。目的是维持栋舍内相对稳定的适合肉鸡生长的环境而不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此外,疫病的预防控制方面也属于这类能力,属于兽医范畴。技术能力对人员要求高,一般需要多年的养殖经验才能积累出来,而对一些大型鸡舍,多年养殖经历也未必能培养出这种能力。
  一般情况下,养殖场(或栋舍)的饲养人员、设备保障人员、免疫人员必须具备第一种能力,养殖场、栋舍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三种能力,在日常运作中使用第二种和第三种能力,养殖场人员具备这三种能力是养殖场(或栋舍)取得优秀、稳定成绩的保障。
  由于农牧企业肉鸡养殖版块是由N个这样的养殖单位(养殖场或栋舍)组成。因此在养殖版块中,企业规模的扩张与养殖场人员这三种能力具有密切关联。
  可知,“公司+农户”采用的是前面的模式,即通过交易关系联结,甚至公司和农户之间通过资本关系进一步捆绑在一起,依靠的是农户个体的三种能力。这里的农户不仅仅是农民养殖户。如果把栋舍、养殖场的管理人员看作农户,一体化链条企业的扩张基本上可以看作“公司+农户”模式的数量重复,是多个农户的组合体而已,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其对能力需求的支撑是相同的。
  一体化链条企业如果采用前面的模式,则在扩张过程中必须扩张与栋舍数量相同的具备三种能力的人员。由于第三种能力处于金字塔的顶端,具备该能力的人员数量稀缺,且难以培养,企业在扩张过程中必然面临人力资源瓶颈的制约。也就是说,企业扩张的本质是人力资源的扩张,但不是简单的人数扩张,而是满足相应企业需求能力的人员的扩张。以大家熟悉的餐饮业为例:中餐馆保持饭菜特色口味的核心人员在于大厨,在其扩张过程中恰恰无法复制大厨,这也是中餐馆难以扩张的一个重要原因;西餐馆由于对大厨能力的依赖不再,人员的限制因素解除,可以通过标准化管理来进行复制扩张。
  由此可知,一体化链条企业扩张的关键就是把对养殖场管理人员必备的第三种能力的依赖去掉,从而降低对人员能力的需求;具备第一种和第二种能力的人员处于人力资源金字塔的中部和底部,人员数量大,并且这两种能力可以培养打造,便解除了企业扩张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的限制。
  与此同时,为了降低养殖场人员对第3种能力即技术能力的依赖,将以通风为核心的环境调整的手动控制方式改变成进出联控的具备自我反馈调整的环境控制装置也是非常有效的举措。所有养殖场可以采用相同的自动控制程序,组建技术研发部门,如基于链条的技术中心和技术委员会,由少数顶尖的技术研发专家组成,专家承担自动化程序的研究和养殖技术的持续改进,临时聘请的外部专家作为补充;养殖场可以扩张多个,技术研发组织维持一个。这样不仅解决了企业人力资源的限制,同时养殖场管理人员须具备的第三种能力亦转化为企业持有的而不是掌握在养殖场管理人员手里的组织能力,降低了对人员的能力需求,同时减弱了现行模式下养殖场管理人员流失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环境控制自动化是养殖业工业化转型的手段
  在养殖版块采取进出联控的全自动程序是否可以实现呢? 很多人认为养殖业与工业完全不同,因此用自动化方式进行养鸡在思想上还存在很大的障碍,认为自动化是死的,不可能适应养鸡过程中的变化,这种思想和认识在养殖人员多年的养殖方式中也得到强化。
  其实工业生产中也不能做到所有产出品都一样,偏差或变异存在于各个行业中。农牧行业虽然是风险较大的行业,但依然遵循业界的这个普遍规律。只要把偏差或变异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就可以保证产品稳定高质量的输出。
  从精益生产看,挑鸡是一个浪费。为什么需要挑鸡? 表面原因是小鸡、弱鸡的存在,跟不上大群。但进一步看,为什么存在小鸡?可以找到相关方面的原因:鸡苗的均匀度、网面的平整度、水料线的高度、栋舍环境的均匀度等。现实状况是:孵化厂提供的鸡苗均匀度并没有控制到手册水平或者更高,网面或垫料平整度变异较大,栋舍的温湿度、风速均匀度不好,所有这些输入及过程中的偏差或变异没有控制到一定范围内,造成鸡群的均匀度不理想,受过程中各因素的交互影响,最终使得鸡群均匀度变差,造成水料线、环境等更难调整,形成恶性循环,最终造成挑鸡、活淘和拣死鸡等现象。多年来养殖人员视之为正常现象,没有精确控制偏差或变异控制的意识,只是借助人员的灵活性对结果进行处理。
  有人认为“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栋舍”、“栋舍鸡群的生长存在差异”,那么一套自动化环境控制系统能适应所有栋舍鸡群的需要吗? 我们不能把自动化程序看成是一成不变的。在现行养殖状况下栋舍之间的差异可以分成3类:即以密封性为代表的栋舍与栋舍本身的偏差或变异,以鸡苗质量为代表的输入因素的偏差或变异和以均重和饲养只数为代表的不同栋舍鸡群在生长过程中的偏差或变异(也就是决定通风量的栋舍参数)。前两类偏差或变异,可以通过密封将栋舍的偏差或变异控制到较小的范围,控制人孵鸡蛋重量的偏差或变异把鸡苗的偏差或变异控制到较小的范围内。第三类偏差或变异首先建立在栋舍环境参数控制在较小偏差的范围的基础上(也就是栋舍温湿度、风速均匀度的偏差或变异),在程序上留有程序运行的影响参数(决定通风量的参数等)输入窗口以使程序调整到适合栋舍鸡群的状况,这对基础管理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因此,农牧行业养殖版块向标准化的工业生产方式转变首先应抛弃养殖行业特殊性的看法,树立控制输入因素和过程因素的偏差和变异的意识,最终可建立企业根本的竞争优势。
  四、管理标准化是养殖业工业化转型的基础
  生产制造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就是偏差或变异,变异是无法消除的,只能控制在比较小的范围而已,养殖版块的生产也不例外。管理标准化将为养殖版块的工业化转型提供坚实的基础。
  管理标准化是指在组织内部对各种术语、原则、方法及工艺建立标准的动态过程,目的是减少变化与维持稳定,在此基础上进步与提高。我们对养殖版块人员需要的第一种和第二种能力的打造就是通过管理标准化来实现的。这里的第一种能力要从更宽广的意义上理解,不能仅仅看成饲养操作,更不能理解为动作,其包含作业流程和作业标准。作业是品质保证的细胞单位,产品的实现最终都要落实在作业层面上。实现作业的一致与稳定,则可以减少变异,从而带来输入和过程的稳定,最终实现输出的一致与稳定。一体化链条企业解决了以通风为核心的技术之后,为实现工业化生产,必须下大力气打基础走标准化之路。脱离开标准化打造的控制输入和过程的变异,则第三种能力也将失去支撑,最终回到“养鸡不能使用全自动化环境控制,养殖业无法转向工业化和标准化”的老路上去。
  养殖版块很多管理人员在企业中担任“救火队长”的角色。根源还是作业层面出现偏差或不到位。比如养殖场的驻场保障人员,没有对设备的微缺陷,如螺蛳松动、锈蚀、上润滑油等进行检查和维修,微缺陷累积到一定程度设备出现故障,影响到生产,管理人员随即使用应急措施补救。如:肉鸡出栏后须将料线中的料拉空,结果出现偏差,料线中有余料,空舍期冲洗的时候水进入料线造成饲料结块,下批养殖的时候启用料线造成搅笼损坏,不得不再进行“救火”更换搅笼;终端清理的时候,网面的鸡粪没有敲好扫干净,留有大颗粒鸡粪,便进人下一环节冲洗,由于大颗粒鸡粪存在使得用水量大增,造成栋舍地面较潮,容易产生超标的氨气,不得不临时购买、覆盖地膜来减少氨气。把作业层面的偏差或变异控制好,“救火”的工作才会少,管理才会轻松。作业能力是基础,管理能力的发挥建立在作业能力的基础上。
  为什么如此重要的作业层面出现如此多的偏差或不到位? 原因在于很多作业人员并不一定真正把这些技能全部掌握,对于作业的理由、作业的步骤、作业的要点和诀窍,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而且做到位保证质量,避免作业疏忽。
  如何实现所有人员的作业一致与稳定? 那就是标准化的教导文件保证内容一致,标准化的教导方法保证传授的一致,加上实践中检验效果的资格认证便可以确保所有作业人员的作业一致与稳定。此标准化的实现方法同时体现了造物之前先育人的观念,逐步改变养殖从业人员随意差不多的思想和行为,这也是伴随着养殖队伍的职业化打造的过程。
  对第一种能力分析可以看出,养殖场的标准化内容可从饲养管理、免疫操作、设备管理和仓库物料管理等方面进行实施,5S和目视化管理是底层的支撑,具体关系和实施层次。
  农牧行业人员的并非严格按照流程和标准做已经成为习惯,不仅固化在思想中也体现在日常行为中,这与其人员结构和所处产业有很大的关系,差不多、随意的思维非常普遍,这是养殖版块转向工业化标准化面临的观念和意识上最大的挑战。其次的挑战是在于持之以恒的维持稳定和一致,这不仅是农牧行业转向工业化标准化过程中的挑战,也是第二产业企业标准化中的一大挑战。
  五、小结
  养殖版块走向工业化标准化对于一体化链条农牧企业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对整个链条的均衡稳定,而且可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由于农牧行业的管理水平相比汽车、电子等行业具有一定的差距,人才的流动基本上是行业内封闭循环,再加上农牧行业人员自认为养殖业具有特殊性以及多年养殖的行为习惯等,会使农牧企业养殖版块走向工业化标准化之路十分不容易。这需要企业在转向之路上坚定信念,克服重重障碍,定会获得成功。
       作者:汤继贵,男,工商管理硕士(MBA),农牧企业管理咨询顾问。
 
http://www.mpmpc.cn/news/show.php?itemid=34711
 
关注"肉食界"微信公众号
专注肉类纵横资源,服务于肉类全产业链的信息“复兴号”
[ ]  [ 打印 ]  [ 投稿 ]  [ 关闭 ]  [ 评论 ]  [ 返回顶部
 
 
免责与声明:

1. 转载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肉类机械网”,或与本网联系,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本网转载编辑的内容,版权由原作者或资料提供方所拥有,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3.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15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作出回应或删除相关内容并致歉!

4. 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谨防上当受骗!

5. 投稿与合作热线:010-88133989, E-mail:info@mpmpc.org


 
 
 
热点推荐
新闻排行
 
×关闭
http://www.xinglongjixie.com/
×关闭
http://www.mpmpc.cn/news/show.php?itemid=2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