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排除国际经济危机等短期原因,俄罗斯进口总量逐年增加,对外经济依存度不断提高。2014年后,这一趋势明显中断,与俄罗斯变化了的政治经济形势有关。2014年以来,进口替代由经济稳定措施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既是对国际形势的回应,也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到目前为止,进口替代战略实施时间刚三年,其效果暂时无从评估,但从世界经济发展历史和俄罗斯自身经济状况看,实施进口替代有利有弊,最终结果取决于各国内外部的具体条件和执政水平。本文通过对俄罗斯经济对外依存度、进口替代的目标和工业增长趋势的考察,分析进口替代战略的可行性,并对其前景进行简单预测。
(一)俄罗斯进口商品规模与结构
2016年,俄罗斯商品进口额为1920亿美元,相比解体后最高峰值,即2013年进口额达3 413亿美元,下降44%。2017年前8个月进口总计1 496亿美元,与2016年同比增长26%。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商品进口同比增长摆脱了始于2014年下半年的剧烈下跌,呈快速上升趋势。
如果我们将考察的时段放长,可以看出,从1998年至今,近20年的时间里俄罗斯进口同比有三次出现大的缺口:第一次是1998年7月至2000年1月,第二次是2008年7月至2010年1月,第三次是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这三次急剧下跌都与危机有关,只不过前两次与国际经济危机挂钩,并在世界经济整体复苏后迅速反弹,而后一次与俄罗斯自身的经济状况关系更为密切,预期对商品进口趋势产生更为重要的影响。鉴于自2012年1月到2014年7月商品进口总量虽然高企,但增长率始终在0刻度线左右徘徊,所以不妨将本轮下调的起始时间视为2012年,即俄罗斯收缩进口不仅是地缘政治经济危机的后果,也可能与其他因素,如经济政策的调整有关。
再看进口与卢布汇率的关系。进入21世纪以来,美元对卢布的汇率一直较为稳定,直到2013年上半年发生变化,尤其2014~2016年陡然攀升。2017年以来,美元对卢布汇率维持在1∶57左右,相比2013年前几乎翻番。与此同时,俄罗斯商品进口额从2014年起明显下降,显示俄罗斯商品进口与卢布汇率密切相关。排除2008~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在卢布汇率稳定时期,俄罗斯的进口额不断扩大,并在2011~2014年达到高点。这表明,排除短期原因后,自2006年以来,俄罗斯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这一趋势直至2014年随着变化了的政治经济形势而终止。
从俄罗斯进口商品结构看,2006~2016年消费品和中间产品所占比重始终超过投资品,但2012年后消费品所占比重有所降低,而投资品比重有所提高。2006~2013年中间产品进口增长2.17倍,远超消费品进口同期增长(1.7倍)。从成品进口居多到用于国内生产的原材料和半成品进口居多,说明俄罗斯的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但是,俄罗斯经济对外依存度仍然很高,可以通过投资品进口不断增加和汽车、设备和机械制造业严重依赖国外投资得到证明。
俄罗斯工业部门严重依赖于进口,尤以机床制造、轻工业和电子工业为甚,最高进口占比达到90%,其他如重型机械制造、医疗机械和食品工业机械制造进口占比也均超过60%,说明俄罗斯已经到了不得不考虑重振本国工业、保障经济安全的地步(见表2)。与此同时,俄罗斯对国外技术依赖性不断增加,导致本国创新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削弱了俄罗斯经济持续增长潜力。
(二)进口替代的目标与基础
早在2012年,粮食安全就摆上俄罗斯议事日程,并在《2013~2020年农业发展国家纲要》中提出应予以进口替代。随着俄罗斯与西方制裁战打响,在更为迫切的关键领域实行进口替代成为俄罗斯的必然选择。《俄联邦发展和提高工业竞争力国家纲要》及后续一系列法令都规定,应进一步明确国家在进口替代过程中的作用。2015年8月4日,俄联邦政府通过决议,批准成立进口替代委员会,下设两个分委会,分别就民用经济和国防工业综合体相关事务给予指导。
俄政府对迫切需要降低进口依赖的领域及指标进行了规定,主要有:常规武器、通信电子、船舶制造、木材加工、道路维修、机场技术设备、民用机场修建、机床制造、轻工业、汽车工业、化学工业、医疗制药业、油气业、林业、能源产业、交通运输业、重型机械制造和农业机械制造业、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业以及食品加工工业机器设备制造等,涉及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
俄联邦政府为工业部门的某些关键领域制定了进口替代指标,如程序设计领域,2014年办公软件进口率为97%,2020年要降至75%,杀毒软件要从2014年60%的进口率降至2020年的50%,ERP等商用软件从75%的进口率降至50%,网络服务从50%的进口率降至25%;汽车制造业,2014年汽车自动变速箱100%进口,2020年的目标是进口率仅为20%~30%,载重轮胎的进口率要从2014年的100%降至2020年的20%;轻工业领域,轻型柴油发动机2014年进口率为93%,2020年计划降至50%,高压燃油泵进口率从2014年的100%降至2020年的36%,家用纺织品面料从100%依赖进口降至进口仅占15%,保暖工装从90%进口降至50%;食品工业机械制造业也要将进口比例大幅下调,如面包切割包装设备,2014年进口率为100%,2020年目标进口率为50%,蔬菜烘干机进口率要从90%降至40%。
俄政府还规定,政府采购时,某些东西有国产替代品,则不许用进口商品,如轻工业的布匹、羽绒制品、鞋底橡胶、皮包等,机械制造业的建筑和市政技术设备、公共汽车、无轨电车、载重机等,医疗用品中的医疗器械和服装、酒精消毒巾、实验分析装置等。至于电子通信和IT业,根据2016年1月1日政府发布的相关规定,国产软件享有优先采购权,禁止某些外国软件进口。
强大的工业是进口替代战略的实施背景。尽管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工业基础遭到破坏,一体化链条被打破,大量科技人才流失,学科体系和工业体系遭到冲击,俄罗斯沦为工业化中期国家,但自21世纪以来,这种趋势正在扭转,俄罗斯的工业生产指数正在回升。
通过对俄罗斯GDP构成中主要生产活动年度指数的分析,可以发现,2002~2016年批发零售业和建筑业发展迅猛,通信产业和加工业保持了较为旺盛的增长势头,农业和公共产品服务业平稳上升,只有渔业呈下降趋势(见表5)。主要生产部门在GDP中贡献率的变化,反映了俄罗斯产业结构的改变,这是俄罗斯实行进口替代战略的基础。
(三)进口替代战略效果分析
对于进口替代战略,俄罗斯政府是高度重视的。不仅设立了专门的机构,通过了专项规定与法律文件,还对每个行业有具体的指导,也要求各大企业作出相应安排。如果进口替代能够走得通,无疑是化进口依赖为内生动力的好棋,也是综合应对国际制裁和经济下滑的妙招。
进口替代战略的实施存在某些制约因素。首先,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工业基础薄弱,尤其进口依赖严重的部门,如机械制造、机场设施、电子通信、医疗制药等,从资金到技术再到人力资源都较为匮乏,此种局势一时之间难以扭转。其次,在国民广泛使用高质量进口产品已成习惯的前提下,要想推广本土化产品,除了加大生产能力,满足供应,还应使本国产品在质量和价格上具有优势,改变原来质次价高的局面。也就是说,俄罗斯的进口替代战略也需要供给侧改革,需要与创新发展挂钩。而俄罗斯创新战略从1998年提出到现在已有近20年时间,原定重点发展的汽车制造、机械制造、医药、电子、发动机制造、能源机械制造和机床制造等行业收效甚微,让人对进口替代战略的实施效果难以乐观。最后,进口替代战略的顺利实施,需要有一些政策配套,如改变以往自由主义货币信贷政策,加大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力度和作用,重审国家发展战略规划,规避与WTO条款冲突等。在这些方面,俄罗斯还没有做好准备。
不过,近年来俄罗斯经济发展也有亮点。经济结构在逐渐调整,油气行业在GDP中所占份额有所减少,产业结构向合理化方向迈进;纳米和网络技术发展很快,使俄罗斯在前沿科技中占据一席之地;农业和军事工业保持并扩大着优势,对进口替代中的粮食替代和常规武器替代有支撑作用。总体来说,俄罗斯实施进口替代战略有合理性,既是对国际形势的回应,也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进口替代只是经济现代化的途径之一,与出口导向并不冲突,都应为俄罗斯经济发展服务,而俄罗斯也正是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