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2025年上半年宜春市生猪生产形势新闻发布会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宜春市生猪生产保持稳定态势,猪肉产量维持较高水平,猪肉市场供应充足的基础持续夯实。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全市生猪出栏量已达252.9万头,对应猪肉产量21万吨,市场供应保障充足。目前,宜春市能繁母猪存栏25.4万头,每年至少能提供断奶仔猪600万头以上。
机制护航 筑牢产能调控底盘
宜春市建立“政府负总责、部门分工负责”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工作机制,在2024年印发《宜春市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4年修订)》后,将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分解至各县(市、区),同步建立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场86个、省级117个及市级267个,守住1250个规模猪场数量底线。
政策加力 点燃产业升级引擎
今年,全市整合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3221万元,重点支持生猪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造,疫病净化和无疫小区建设等;投放生猪良种补贴项目资金251万元,补贴能繁母猪3.14万头以上,加快良种化进程;养殖场自动化饲喂、环境控制技术广泛应用,累计创建部、省、市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场41个,国家、省非洲猪瘟无疫小区4个,规模化养殖水平显著提升。
龙头引领 创新联农带农模式
宜春市推动袁州牧原、江西新希望六和、上高双胞胎、万载恒昌农牧等企业落地投产。在扩大产能的同时,坚持“抓大带小”,通过“公司+农户”和依托大型养殖场发展代养寄养模式,强化生猪养殖利益联结机制。据悉,“牧原”“双胞胎”“新希望”等大型龙头企业带动中小养殖场100多家,有效降低散、小养殖户的养殖风险,既为产能注入扩能动力,又筑牢联农带农基础。
链条延伸 提升产品附加值
宜春市聚焦屠宰加工突破,推动产业链升级,提升产业价值。全市18家生猪屠宰企业启动标准化改造,其中,5家已通过省级GMP验收;高安新建年屠宰150万头生猪及3万吨肉制品加工企业、丰城年屠宰60万头生猪企业均已投产。这些项目不仅配备自动化屠宰线,还延伸出冷鲜肉、预制肉制品等深加工业务,有效提高了生猪产品附加值。
防控升级 织密生物安全网络
今年,宜春市持续推进重大动物疫病春防疫集中行动,严格落实“五个一”防控模式,确保做到“五到位、五不漏”。春防期间,全市共免疫生猪278.34万头,免疫密度达100%,抗体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
同时,聚焦疫病源头管控,指导养殖场健全日常防疫制度,严格落实消毒、检疫、无害化处理等基础措施,将防疫要求嵌入养殖全流程;加密源头监测频次,扩大采样范围。今年上半年,市本级完成非洲猪瘟等疫病采样监测2425份,精准掌控疫情动态,为科学防控提供数据支撑。
为加强生物安全硬件与机制建设,宜春市新增1个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累计建成11个实现市县全覆盖;9个县级集中洗消中心洗消车辆1.5万次;新建洗消通道116个,规模场防护能力整体提升;积极探索动物防疫政府购买服务模式,有效破解基层防疫人员不足难题。
下一步,宜春市相关部门将重点抓好“两稳一降(稳预期、稳产能、降风险)”工作,健全监测预警体系,保持用地、环保、金融等长效政策稳定,推动能繁母猪存栏稳定在合理区间,强化全链条生物安全管理,推动宜春市生猪生产稳定发展,保障市场供应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