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mpmpc.cn/file/upload/202112/07/16-14-00-42-1.gif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子期刊 » 技术应用 » 正文

熟肉加工中硝酸盐替代物的选择及配套使用技术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徐琳,杨春,张江宁,郭沛荣,卢健鸣

      来源:《肉业产业资讯》    2016年第12期
 
内容摘要:摘要:以乳酸菌素、双乙酸钠、红曲红、焦糖色、丁羟基茴香醚、二丁羟基甲苯等多种天然为主的食品添加剂,经试验取代对人体有害的亚硝酸盐,提高食品安全性。
  摘要:以乳酸菌素、双乙酸钠、红曲红、焦糖色、丁羟基茴香醚、二丁羟基甲苯等多种天然为主的食品添加剂,经试验取代对人体有害的亚硝酸盐,提高食品安全性。其中乳酸菌素用量为200mg/kg 配合SDA 1200 mg/kg抑菌,以红曲红200mg/kg 配合焦糖色20g/kg着色,以丁羟基茴香醚与二丁羟基甲苯各100 mg/kg抗氧化,并配以VC和柠檬酸各60 mg/kg作抗氧化助剂,蔗糖脂肪酸酯1.5 g/kg 为乳化助剂,起到配套全面替代亚硝酸盐的抑菌、着色和抗氧化等多种作用。
  关键词:肉制品;抑菌;着色;抗氧化;配套技术
  在肉食品加工中,由于亚硝酸盐具有很好的着色、提香、抑菌、抗氧化等多种作用而且价格低廉,因而被人们沿用已久,到目前也是各国普遍使用的肉食品加工重要添加剂。但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有害,食品中含量达0.3g/kg~0.5g/kg即可中毒,3g/kg~5g/kg造成死亡。亚硝酸盐替代物的研究文献多见报道,但文献中论述的大多是以某类替代物起到亚硝酸盐的某一方面作用,少见到在多方面同时替代亚硝酸盐的研究报道。该文利用以天然为主的多种添加剂进行替代亚硝酸盐的筛选研究,不同添加剂分别在不同方面进行比较筛选,然后进行综合配套使用研究,力求从提香、抑菌、抗氧化、着色等各方面达到替代亚硝酸盐的理想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新鲜五花猪肉;红曲红;辣椒红;高粱红;焦糖色;乳酸链球菌;纳他霉素;双乙酸钠;壳聚糖;茶多酚;烟酰胺;丁羟基茴香醚;二丁羟基甲苯;抗坏血酸钠;柠檬酸;焦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磷酸三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亚硝酸钠。
  1.2 仪器与设备
  生化培养箱(HH.B11360);可见分光光度计(721);高压灭菌锅(YXQ,SG46,280)、高效组织捣碎机(JJ-2);酸度计(PHS-3B);电磁炉;菌落计数器等多种试验器具及加工设备。
  1.3 方法
  在进行大量的资料查新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多层次试验、进行比较筛选研究。选出能够从抑菌、着色、抗氧化等各方面有明显效果替代亚硝酸盐的安全低毒的替代物,并确定配套使用的方法。研究中不同指标的检测、替代物的添加使用均按照有关国标,以下为使用较多的几种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及最大使用量或残留量:GB 2726-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熟肉制品卫生指标:GB 2726-2005《熟肉制品卫生标准》;肉中亚硝酸盐测GB 5009.33-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油脂过氧化值的测定:GB/T 5538-2005《动植物油脂过氧化值测定》;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2-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肉与肉制品感官评定:GB/T 22210-2008《肉与肉制品感官评定规范》。
表1 为根据国标原则自制的着色效果评分标准。
表1 着色效果评分标准
感官描述 评分
亮酱红 10
酱红色 9
黑酱红 8
亮红色 7
淡亮红 6
中红色 5
淡中红色 4
灰红色 3
淡灰红 2
  2  结果与分析
  2.1  抑菌剂的试验选择
  2.1.1  乳酸链球菌素的抑菌试验
  乳酸链球菌素的抑菌试验结果如图1 所示。
  乳酸链球菌素是使用较多的天然抑菌剂,其抑菌机理是破坏细胞壁,使细胞质渗出,能够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如乳杆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属等)的生长和繁殖,对革兰氏阴性菌如酵母菌和霉菌无效。它是一种无毒、防腐效果好的天然抑菌剂。但它仅在酸性条件下(pH≤4.5)稳定,pH≥4.5 时抑菌能力逐渐下降。国标规定使用限量为500 mg/kg,本研究采用100 mg/kg~300 mg/kg的用量。试验结果(见图1),在进行5d贮存期的试验时,用量在100mg/kg时菌落总数达1×105CFU/g、用量为150mg/kg 时达到8.3×104CFU/g,即超出国标允许含量。用量在200 mg/kg时含菌量在5×104CFU/g以下,远远低于标准限量,有明显效果。
  2.1.2  双乙酸钠
  双乙酸钠是乙酸钠和乙酸的复合化合物,是高效细菌和霉菌的抑制剂。它的抗菌谱广,而且它不改变食品特性、不受食品本身pH影响、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最终产物为CO2 和H2O。水溶液内的单分子乙酸可以降低溶液的pH,并且与肉中酯化合物有很好的相溶性。它可高效抑制肉类、果蔬粮豆等多种食品中常见的有害菌,例如黄曲霉、黑曲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但它对食品中有益的乳酸菌、酵母菌不产生作用。在肉制品加工中用量为卤料和肉总量的0.3g/kg~3g/kg 之间。它不改变食品特性,并能保持食品原有营养和风味的特点。
  双乙酸钠的抑菌试验结果如图2 所示。
  在用量比较试验中(见图2),双乙酸钠添加量为200 mg/kg~1600mg/kg,当双乙酸钠添加量为800 mg/kg时菌落总数超过8×104CFU/g 的国标标准,当用量升高到1200mg/kg 时菌落总数降到5.4×104CFU/g,用量升高在1600mg/kg 时含菌量降到2.8×104CFU/g,远远低于国标的限量。所以用量应在1200mg/kg以上。
  2.1.3  乳酸链球菌素与双乙酸钠复配使用
  乳酸链球菌素与双乙酸钠配合用量情况见表2。
表2 乳酸链球菌素与双乙酸钠配合用量表
抑菌剂 组合
A B C D
乳酸链球菌 200 200 200 200
双乙酸钠 1200 1000 800 600
  在多种天然抑菌剂单独使用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复配效果试验。在多项组合的试验中,乳酸链球菌素与双乙酸钠复配效果优于其它组合。乳酸链球菌素虽然抑菌效果好,但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霉菌无效。例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这3种是革兰氏阴性菌同时也是致病菌,而乳酸链球菌素对它们无效。此外单独使用乳酸链球菌素受pH 影响也有很大局限性,所以使用单一乳酸链球菌素是不理想的。双乙酸钠不仅没有这方面局限,而且溶解后为两个乙酸水溶液偏酸性,大大扩展了抑菌谱,加强了抑菌作用,是很好的抑菌剂组合。它们组合又产生了很好的增效作用。
  不同比例乳酸链球菌素与双乙酸钠组合的抑菌试验结果如图3 所示。
  复配后抑菌效果明显提高,试验贮存期采用15d。乳酸链球菌和双乙酸钠的复配经多种比例配合,发现两者复配时,双乙酸钠的用量变化对抑菌效果影响较大。做了乳酸链球菌用量固定在200 mg/kg,双乙酸钠的用量为600mg/kg~1200 mg/kg之间的试验。设计各组合用量(见表2)。试验结果说明(见图3),到15d时乳酸链球菌素固定在200 mg/kg,与800 mg 以上双乙酸钠用量相配的A、B、C 3个组合菌落总数都在8×104CFU/g 的国标允许范围之内(A、B、C 分别为4.3×104、5.5×104、7.4×104CFU/g)抑菌效果很好。仅双乙酸钠用量为600mg/kg的D组合菌落总数超过标准下限达到8.2×104CFU/g。我们选定了乳酸链球菌素200mg/kg,双乙酸钠1200 mg/kg用量远低于国标的高效果抑菌剂组合,明显好于各自的单独使用的效果,是很好的复配抑菌剂组合。
  2.2  着色材料的选择
  不同着色剂不同保存期颜色效果评分比较如图4所示。
  红色色素的种类很多,如:胭脂红、萝卜红、甜菜红、苋菜红、酸枣红、高粱红、辣椒红、红曲红和焦糖等多种。其中大部分色素对于肉制品来说颜色过于艳亮,它们多用于有酸味的糖果、饮料之中。本项目仅选用高粱红、辣椒红、红曲红和焦糖4种天然色素进行着色效果比较试验。其中辣椒红、高粱红、焦糖、红曲红和亚硝酸钠的添加量按常规添加量分别为:0.4、0.3、20、0.3g/kg 和0.15g/kg。
  处理后的评分(见图4):亚硝酸钠9.6、红曲红为10、焦糖为9.3,辣椒红和高粱红为8.8 和8.5 ,略低于前面几种。存放至15d 时,亚硝酸钠和红曲红色价最高也相近,颜色很稳定。焦糖下降幅度稍大,辣椒红和高粱红色价大幅度下降。它们各自的色价分别为亚硝酸钠9.2、红曲红9.1、焦糖7.8、辣椒红5.8、高粱红5.5,因此我们选用红曲红作为主选着色剂基本达到要求。为了颜色更发酱色、发亮、持久稳定再添加定量焦糖。各自用量为红曲红200mg/kg、焦糖色20g/kg(为低于国标限量用量)。使用时先将它们按需要量称取,用水溶解再加入到煮肉料汤,它们对pH没有严格要求不必调酸度。以这两种着色剂配合处理后着色效果很好,而且只要不是在阳光直射下,褪色程度很低,在15天时褪色为5%左右,当采用一定包装和控温贮存是3个月内不褪色。
  2.3  抗氧化剂的选择与分析
  2.3.1  抗氧化剂单独使用效果比较
  不同抗氧化剂单独使用效果比较如图5 所示。
  任何食品在贮存过程中受到光、热、空气等环境的影响都会产生氧化反应,严重时发生氧化酸败。肉制品的氧化酸败主要是由于肉制品中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分解所致,因此必须进行抗氧化处理。其方法为避光控氧等对食材所处环境条件控制,另外添加适量的抗氧化剂是减少产品的氧化分解的重要方法。食品抗氧化剂种类很多,抗氧化机理基本一致,是提供氢原子,消耗了食品内部和所接触的环境中的氧,抑制了氧化酶的活性,使抗氧化剂自身被氧化,来阻断食品油脂的氧化的反应。我们选用BHA(丁羟基茴香醚)、BHT(二丁羟基甲苯)、烟酰胺、茶多酚4种抗氧化剂进行抗氧化对比试验,经试验15d保质期后检测得知,当添加量为40 mg/kg经检测其样品的酸价:使用BHA为2.8、BHT为3.0、烟酰胺为3.3、茶多酚为3.1。添加量为80 mg/kg 时酸价值分别为BHA为2.7、BHT为2.9、烟酰胺为3.1、茶多酚2.9;添加量为120 mg/kg时酸价分别为BHA 为2.2、BHT为2.4、烟酰胺为2.7、茶多酚为2.5、;添加量为160 mg/kg 时酸价分别为BHA 为2.20、BHT为2.35、烟酰胺为2.6、茶多酚为2.50(见图5)所示。
  从上述试验结果得知:1) 化学抗氧化剂BHA和BHT在各种比例的对比试验中,使用效果均优于天然抗氧化剂烟酰胺和茶多酚;2)BHA和BHT国标允许用量200 mg/kg,试验分别从40 mg/kg 用到160mg/kg之间。用量在40mg/kg~120mg/kg 之间时,随着BHA和BHT的增加抗氧化效果不断增加,在160mg/kg以后抑菌效果提高很少,因此BHA和BHT时用量应在120mg/kg 以内。
  2.3.2  抗氧化剂复配使用效果比较
  抗氧化剂复配使用效果比较如图6 所示。
  将BHA和BHT设定为A组合,将茶多酚、烟酰胺设定为B组合,再以亚硝酸钠和单独使用BHA作对照(见图6)。各自用量为60mg/kg~120mg/kg 之间。经比较试验,在用量为100mg/kg 时,它们的酸价分别为:A组合为2.0、B 组合2.4、BHA2.5。此用量比用量在80mg/kg 时A组合和B组合及单独使用BHA分别高出10 %、11.5%和12.5 %,而比用量增加到120 mg/kg时分别仅低3.35%、2%和5.5 %。因此说明:A组合的BHA与BHT各自使用100 mg/kg为最适用量,其结果还说明A组合优于B组合,同时优于单独使用BHA。与亚硝酸钠的1.95仅差2.5%,十分接近,效果最好。
  这样确定抗氧化剂采用BHA和BHT复配使用的A组合,其用量为各自100mg/kg。
  2.4  多种加工助剂配合使用
  在确定了硝酸盐替代物主料的种类和用量之后,还要配用几种加工助剂。加工助剂:为柠檬酸、抗坏血酸、蔗糖脂肪酸酯以及复合磷酸盐。经试验确定,其中添加柠檬酸60 mg/kg、抗坏血酸60 mg/kg 作为抗氧化助剂,提高抗氧化效果;添加1.5g/kg的蔗糖脂肪酸酯,以利于油溶和水溶不同组分的相溶。另外还要添加磷酸盐,起到对肉制品保水、螯合肉中的金属离子提高鲜嫩口感,提高出品率等多方面作用。表3为卤肉加工中4种磷酸盐以5种比例使用的效果比较试验,其中III号配方得率最高,效果最好,为该项目的使用配方。
  复合磷酸盐复配效果比较见表3。
表3 复合磷酸盐复配效果比较
项目 PH 允许用量/(g/kg) I/% II% III% IV/% V/%
焦磷酸钠 9.9-10.7 5.0 60 50 40 30 20
三聚磷酸钠 9.5 5.0 20 30 35 25 40
六偏磷酸钠 5.8-6.5 5.0 10 15 10 20 25
磷酸二氢钠 4.2-4.6 按需使用 10 5 15 25 15
4种磷酸盐比例和     100 100 100 100 100
产品得率     75.2 71.6 78.8 76.4 72.9
  复合磷酸盐使用总量按国标规定为肉量的0.5%,其中焦磷酸盐、三聚磷酸盐、六偏磷酸盐和磷酸二氢钠4种磷酸盐在总量内分别占比例为40%、35%、10%和15%。使用方法是:分别按需要量先称取BHA和BHT于250mL烧杯中,加20倍容积的植物油充分搅拌溶解,接着将柠檬酸和抗坏血酸及蔗糖脂肪酸酯1.5g/kg,及肉料总量0.5%的复合磷酸盐加入并添加20倍容积的水,于60℃~80℃下加热搅拌充分溶解混匀,最后加入到煮肉料液锅中。
  3  结论
  1)本文采用多种材料进行了对肉制品加工中惯用的硝酸盐的替代研究,从抑菌、着色、抗氧化等多方面,基本上达到了使用亚硝酸盐的抑菌、颜色和抗氧化标准。
  2)抑菌剂:乳酸链球菌素与双乙酸钠以200∶1200配比使用,其效果与亚硝酸钠使用效果基本一致。
  3)着色剂:红曲红和焦糖色分别以200mg/kg、20.0g/kg 添加,颜色自然稳定。
  4)抗氧化剂:以丁羟基茴香醚100mg/kg和二丁羟基甲苯甲苯100mg/kg,在适量油脂中溶解后加入。
  5)加工助剂:柠檬酸、抗坏血酸各60 mg/kg,乳化剂蔗糖脂肪酸酯1.5 g/kg,复合磷酸盐0.5%。
  通过各种添加剂在不同方面的作用,在不使用亚硝酸盐的情况下,起到了亚硝酸盐在肉制品加工中的抑菌、护色、抗氧化等多方面的作用。

 
 
http://www.mpmpc.cn/news/show.php?itemid=34711
 
关注"肉食界"微信公众号
专注肉类纵横资源,服务于肉类全产业链的信息“复兴号”
[ ]  [ 打印 ]  [ 投稿 ]  [ 关闭 ]  [ 评论 ]  [ 返回顶部
 
 
免责与声明:

1. 转载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肉类机械网”,或与本网联系,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本网转载编辑的内容,版权由原作者或资料提供方所拥有,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3.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15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作出回应或删除相关内容并致歉!

4. 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谨防上当受骗!

5. 投稿与合作热线:010-88133989, E-mail:info@mpmpc.org


 
 
 
热点推荐
新闻排行
 
×关闭
http://www.xinglongjixie.com/
×关闭
http://www.mpmpc.cn/news/show.php?itemid=2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