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mpmpc.cn/file/upload/202112/07/16-14-00-42-1.gif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黄南州生态畜牧业道路越走越宽广

2012-09-20      来源:中国肉类机械网    
 
内容摘要:黄南藏族自治州所辖同仁、尖扎、泽库、河南四个县,共有126个牧业村,其中河南、泽库两县为地处三江源核心地区的纯牧业县。2010年以来,根据全省生态畜牧业建设的总体要求
  黄南藏族自治州所辖同仁、尖扎、泽库、河南四个县,共有126个牧业村,其中河南、泽库两县为地处三江源核心地区的纯牧业县。2010年以来,根据全省生态畜牧业建设的总体要求,黄南州以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为前提,科学合理利用草地资源为基础,以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为重点,以建立草畜平衡机制为手段,组建牧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为切入点,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牧业增效、牧民增收为目标,积极开展了生态畜牧业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全州四县1.23万户牧民加入了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总入社率为52%,入社人数达5.54万人。
  按照《青海省2010年生态畜牧业建设方案》,黄南州把生态畜牧业建设工作作为深入实施生态立州战略、加快全州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为强化这项战略性工作,州政府成立了以州长为组长、分管副州长为副组长,州政府各部门、四县政府县长为成员的全州生态畜牧业建设领导小组,各县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实行专人负责。并制定下发了《黄南州生态畜牧业建设工作指导意见》。同时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在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充分听取乡镇政府及牧民群众意见,突出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为尽快转变干部群众的观念,提高对生态畜牧业的认识,黄南州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干部和部分牧民学习考察,借鉴省内其他地区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成功做法和基本经验,并多次举办生态畜牧业培训班。通过考察学习和培训,广大干部和牧民群众开阔了视野,学到了经验,找到了差距,理清了思路。
  为保障生态畜牧业建设顺利实施,在省牧科院四名领导联点黄南州四个县的基础上,实施了州农牧局四名领导和局属四个站所联点四个县的包县联点制度,强化对各县生态畜牧业建设工作的协助、指导和督促检查。各联点单位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到合作社组建、合作社制度建设、社员培训、划区轮牧、畜种鉴定、产业发展等各个环节,确保生态畜牧业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生态畜牧业是项难度大、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靠牧民们单打独斗是无法实现的。为此,州县农牧部门深入生态畜牧业建设村,加强宣传引导和督促检查,全面推进合作社的组建工作。在各级政府和农牧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突出优势,组建成立了有机畜牧业牧民专业合作社、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绿草燕麦种销专业合作社、酸奶产销专业合作社、野血牦牛良种繁殖专业合作社等地方特色鲜明、主导产业明确、经济前景较好的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4个,为组建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黄南州紧紧抓住省上对生态畜牧业建设大力扶持的有力时机,争取落实了总投资640万元的试点村畜用暖棚项目800栋,总投资15万元的牲畜免疫注射栏20个,补助资金30万元的圈窝子种草项目6000亩,补助资金68万元的野血牦牛引进项目170头。截止目前,除畜用暖棚项目正在实施外,其他项目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与此同时,全州游牧民定居工程向生态畜牧业建设村倾斜,在编制各类规划时突出生态畜牧业建设村的优先地位,并逐步形成汇集各方面力量,加快生态畜牧业建设的长效机制。
  通过三年来的全力推动和精心运作,黄南州生态畜牧业建设已初见成效:全州草山、牲畜、畜棚等畜牧业资源得到有效整合,畜牧业富余劳动力得到有效分流,草畜平衡目标基本实现。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更是成为牧民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如同仁县曲么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2011年销售牛奶、出售犊牛等实现纯收入41.6万元,户均纯收入69333元,人均13867元;河南县阿托苏呼欧拉羊繁育场牧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欧拉羊繁育,2011年实现纯收入830.54万元,户均纯收入43257元,人均7865元;2011年,泽库县、河南县全县牧民专业合作社社员人均纯收入达到6970元、12450元,分别高出当年两县牧民人均纯收入4046元和7443元,增收效果十分明显。
  广大干部和牧民普遍感受到,发展生态畜牧业带来的效益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达到了减人、减畜,恢复和保护草地生态的目的;另一方面又使大部分牧民群众从草场上转移出来,用自己的一技之长,通过从事第三产业增加非牧业收入,实现了减畜增收的良性循环。
  成长壮大中的智格日村饲草基地
  在草原上大面积种草,这在泽库县还是新鲜事,但就是这个“小小”的举动,引发了泽库县传统畜牧业的变革,也让这里的牧民们感受到了生态畜牧业带来的全新变化和丰收的喜悦。
  泽库县宁秀乡智格日村人口多草山少,是多年的贫困村,也是生态退化较为严重的地区。2010年4月,在州、县、乡三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帮助下,15个村的1500户贫困户联合组建了智格日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并从宁秀乡各村支书、村委会主任中选举7名群众信任度高、带动能力强的村干部组成了理事会,集资900万元,建成3.2万亩的青干草生产基地。
  宁秀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基地建设工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建设工作有关事宜,并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指导饲草料生产基地建设工作。为便于饲草料生产基地正常运转及机械存放,乡政府及时协调解决办公用房5间,帮助建立饲草料基地内部财务、生产、营销等科室,确定了工作人员;适时邀请青海省同德牧草良种繁殖场的技术人员对基地的牧民进行了牧草栽培、田间管理、农机操作等方面的培训,同时“手把手、面对面”地进行了现场操作培训,为饲草料基地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而坚实的基础。合作社运营两年来,通过对青干草、草籽等产品的销售,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达548.48万元,获得纯利润116.96万元,给入股群众分配利润67.5万元。
  饲草料基地的建设对于发展地区经济、维护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明显。建立人工草地,提高牧草密度和生长高度,使草场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确保天然草地植被逐步得以休养生息和恢复,对保持水土、改善草地环境起到良好作用;基地每年可向社会提供青干草330万公斤,带动了周边地区牧民发展舍饲、半舍饲牛羊养殖业,逐步减轻天然草场压力和解决草场过牧的问题,缓解了草畜矛盾,维持了草畜营养平衡,有效遏制了草地退化,逐步实现了生态畜牧业所设定的发展目标。
  生态畜牧业让西合来村群众富起来
  2010年,同仁县把瓜什则乡西合来村确定为生态畜牧业建设村。依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办社方针,在充分尊重牧民意愿的基础上,组建了“瓜什则乡西合来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并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和要求,选举出了理事会、监事会人员,确定了法人代表;办理了“三章四证一文”,入社牧户118户,占全村总户数的89.4%,入社人口520人,入社牲畜2050头(只),能繁母畜占60%以上,整合草场1715亩,入社资金196.71万元。
  经过3年的不断探索,西合来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在推行股份制经营的基础上,开展草场承包经营权流转。同时根据每个牧民的特长,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拓展增收渠道。目前从事代牧的52户、252人,占总户数的41.6%,代牧牲畜5874头只;从事酸奶加工、经商、手工业制作、摩托车修理、运输业、劳务输出、加工风干牛肉、牛羊育肥等二、三产业的牧民达130人,初步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格局。
  2011年,西合来村整合畜棚项目资金16万元、扶贫整村推进项目资金32.5万元,并自筹资金40万元,全部用于发展生态畜牧业。2012年又整合扶贫藏羊连片开发项目100万元,兴办了占地16亩的西合来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藏系羊育肥基地,建设多功能畜用暖棚20栋240平方米。目前,这个基地已出栏育肥羊2580只,当年盈利46.4万元左右。
  为了让富余出来的牧民人尽其用,合作社充分利用该村的资源优势,组织引导牧民向酸奶加工、设施规模养殖等方向发展,促使酸奶、酥油、曲拉、糌粑、蕨麻、风干牛肉干等系列畜产品规模化生产,并在满足生态畜牧业生产用工的基础上,积极引导牧民转移就业,努力提高非牧业收入的比重,逐步实现保护生态、富裕牧民的目标。
  通过县、乡、村及合作社的共同努力,瓜什则乡西合来村生态畜牧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群众经济收入明显提高。该社通过整合草场、牲畜、优化畜种,规模育肥出售、劳务输出等措施,2011年底人均收入4644.4元,比2010年增加694元,同比增长17.6%;预计2012年人均收入将达5561元,同比增长19.7%。
  西合来村通过科学分群放牧和舍饲圈养,适时出栏牲畜,降低了草场的过牧压力和人为破坏,退化草场将逐步得到恢复。2011年存栏牲畜1.6万头(只),比2010年减少0.3万头(只),同比减少15%,预计2012年年末牲畜存栏1.2万头(只),比2011年减少0.4万头(只),同比减少25%,使该村牲畜存栏数接近该村理论载畜量。每亩草地的产草量也由2010年的350公斤提高到2012年的380公斤。
  阿木乎村的新机制带来新希望
  2012年,河南县优干宁镇阿木乎合作社先后整合资金400余万元,用于苏呼欧拉羊有机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牧场建设。这是该村生态有机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又一次把生态有机畜牧业建设推向高潮,也再一次为全村牧民带来了新希望。
  阿木乎村生态有机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12月,目前入社户数209户,社员达817人,入股资金4000万元,整合草场20万亩,整合牲畜33052头(只)。合作社根据本村实际,按照“合作社+分社”的双层经营理念,建立了统一管理、分组经营、按股分红、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股份制经营机制,把全村209户牧民进行了合理分配,组建了11个生产分社。并按照“先建设、后规范”的原则,探索实施“公司+合作社+牧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大力提高牧民组织化程度,促进畜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2011年以来,阿木乎合作社组建苏呼欧拉羊种羊繁育户和选育核心群120个,群体规模达2.5万余只。近两年先后向县内外提供优质种公羊达2000余只,创收400余万元,合作社牧民人均收入已达到5900元。
  通过发展良种繁育,全村牲畜良种化率达到85%,2009至2012年,该村共有3237只公羊和母羊进入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举办的种羊鉴定及种畜品种比赛。
  目前,这个合作社将紧紧抓住河南县有机畜牧业示范园区入园加工企业建设的有利契机,大力发展牛羊肉和乳制品的产业链条,全力推动产业化发展,努力实现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
 
http://www.mpmpc.cn/news/show.php?itemid=34711
 
关注"肉食界"微信公众号
专注肉类纵横资源,服务于肉类全产业链的信息“复兴号”
[ ]  [ 打印 ]  [ 投稿 ]  [ 关闭 ]  [ 评论 ]  [ 返回顶部
 
 
免责与声明:

1. 转载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肉类机械网”,或与本网联系,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本网转载编辑的内容,版权由原作者或资料提供方所拥有,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3.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15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作出回应或删除相关内容并致歉!

4. 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谨防上当受骗!

5. 投稿与合作热线:010-88133989, E-mail:info@mpmpc.org


 
 
 
热点推荐
新闻排行
 
×关闭
http://www.xinglongjixie.com/
×关闭
http://www.mpmpc.cn/news/show.php?itemid=2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