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能繁母猪存栏量进入下行通道
依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 2025 年 8 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 4038 万头,环比减少 4 万头,相较于 2024 年末的高点累计减少 34 万头。在 2024 年产能见顶之后,能繁母猪存栏量已连续第二个季度出现小幅去化,这正式标志着行业主动调减产能的进程开启。作为生猪产能的 “先行指标”,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回落,预示着 10 个月后的生猪供给将逐步收缩,为远期猪价修复奠定基础。
(二)政策端释放强烈去产能信号
2025 年 9 月 16 日,国家发改委联合农业农村部召开生猪产能调控座谈会,明确提出 “减产能、降体重、限二育” 的核心目标,要求头部养殖企业带头压减低效产能,并配套停补贴、限信贷等惩戒措施。这是继 2025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 “稳产能、降成本” 之后,政策层面对生猪行业 “反内卷” 的再度强化,旨在通过行政手段加速淘汰落后产能,防止行业陷入 “价格下跌 - 亏损扩产 - 周期延长” 的恶性循环。
(三)疫情风险加剧产能去化动力
近期,越南及我国广西地区非瘟疫情呈现抬头之势。尽管当前疫情尚未大规模扩散,但养殖业对疫病风险的担忧显著升温。历史经验表明,非瘟疫情常常导致养殖户提前淘汰母猪以降低风险。在 2023 年类似周期中,疫情曾推动能繁母猪存栏量单月去化 1.2%。当前,中小散户防疫能力相对较弱,或成为此轮产能去化的主要贡献方。
二、驱动因素:政策托底与市场出清的双重逻辑
(一)政策面:从 “市场自发” 到 “政策引导” 的范式
转换产能调控细则落地:座谈会明确要求,2025 年底前能繁母猪存栏量降至 3950 万头左右(较 8 月减少 88 万头),通过 “目标分解 + 责任压实” 的方式推动规模化企业主动减产。牧原、温氏等龙头企业已表态暂停新增母猪产能,部分企业计划年底前淘汰低产母猪 30 - 50 万头。
遏制投机性养殖:针对 “二次育肥” 导致的供应波动,政策要求严禁屠宰企业囤积生猪,推动生猪出栏体重从 125 公斤压减至 120 公斤以下。这一举措在短期增加市场供应的同时,可避免远期产能过剩。
(二)基本面:亏损加剧倒逼市场化去产能
养殖利润持续承压:截至 2025 年 10 月 9 日,全国生猪(外三元)均价为 11.08 元 / 公斤,自繁自养头均亏损达 120 元,外购仔猪育肥亏损扩大至 200 元 / 头。在持续亏损的情况下,中小散户现金流紧张,8 月仔猪补栏量同比下降 15%,主动去产能意愿增强。
产能效率分化加剧:规模化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头均养殖成本 15 元 / 公斤)维持微利,而中小散户成本普遍超过 18 元 / 公斤,行业加速向 “优存劣汰” 演进。数据显示,2025 年规模化养殖占比已达 65%,较 2020 年提升 20 个百分点。
三、市场反应:估值底部凸显,资金提前布局周期反转
(一)农牧渔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截至 2025 年 10 月 9 日,中证全指农牧渔指数市净率(PB)为 2.61 倍,位于近 10 年 34.9% 分位点,显著低于食品饮料(4.5 倍)、养殖历史均值(3.2 倍)。太平洋证券指出,当前多数养殖上市公司头均市值(对应 2025 年预估出栏量)较历史均值低 30%-50%,安全边际突出。
(二)资金逆势加仓,机构看好长期价值
ETF 持续净流入:全市场首只农牧渔 ETF(159275)近 5 日净流入超 5 亿元,场内价格逆市上涨 1.2%,反映资金对板块 “左侧布局” 的共识。
券商一致看多产能去化逻辑:东方证券强调 “肥猪与仔猪价格同低” 阶段是周期反转前夜,华西证券指出 “反内卷” 政策将抬升生猪价格中枢,建议关注成本优势显著的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及动保龙头生物股份。
四、后市展望:短期震荡筑底,中期关注三大变量
(一)短期(1-2 个月):产能去化加速,价格仍承压
预计 2025 年 10 - 11 月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去化 0.5%-1%,但生猪供给仍处于高位(2026 年初前肥猪出栏量难降),叠加消费淡季,猪价或下探至 10.5 - 11 元 / 公斤。养殖端需警惕阶段性抛售风险,建议逢低布局抗跌性强的龙头股。
(二)中期(3-6 个月):政策效果与疫情发展定方向
若能繁母猪存栏量顺利降至 3900 万头以下,且非瘟疫情未大面积扩散,2026 年二季度后猪价有望进入回升通道;反之,若产能去化不及预期,行业或延长 “磨底” 时间。
(三)长期:产能周期重构,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在政策引导下,生猪行业正从 “规模扩张” 转向 “提质增效”,未来 3 年落后产能出清率或达 15%-20%,龙头企业市占率提升至 40% 以上。成本管控能力强、现金流稳定的企业将享受 “市占率 + 利润率” 双升红利,行业盈利周期有望从 “大起大落” 转向 “稳健增长”。
结语:周期拐点渐近,把握结构性机会
当前,生猪行业正处于 “政策底 + 估值底 + 产能底” 的三重筑底期,短期波动不改长期反转趋势。对投资者而言,可左侧布局估值低位的养殖龙头及后周期动保、饲料标的;对养殖户而言,建议加速淘汰低效母猪,顺应行业 “降本增效” 趋势。随着产能去化的持续推进,2026 年生猪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供需再平衡,开启 “价值回归” 新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