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
河北怀安宏都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潘洪仲(文中称“潘洪仲”)在接受国家肉类加工产业科技创新联盟(文中称“联盟”)专访时介绍道,怀安宏都秉承诚信至上、质量第一、以人为本、回馈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在业务往来、产品质量、员工发展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积极实践。公司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新增本地就业岗位500个以上,力争实现年产值突破5亿元人民币,助力县域内相关产业链实现年增收1.2亿元,全方位推动地方经济繁荣发展。
潘洪仲指出,生猪屠宰行业需加强内部管理、提升技术水平、强化品牌建设和加强行业协作,以提升屠宰作业质量与效率,满足市场对高品质猪肉产品的需求。
作为国家肉类加工科技创新展联盟河北省分会常务副会长,潘洪仲认为联盟及其分会应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建立产业需求数据库、构建标准化推广体系、打造京津冀肉类产业协同发展链条,并积极建立人才联合培养基地,以更好地发挥作用。

以下为访谈全文。
联盟:当初您为什么会毅然决然地辞去造纸厂的工作选择“下海”经商呢?
潘洪仲:我辞去造纸厂的工作转而“下海”经商,主要源于对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的追求。在那个时代,市场经济蓬勃兴起,我从中看到了众多新的机遇与挑战。我觉得,通过经商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能力与潜力,同时还能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尽管这个决定伴随着一定风险与不确定性,但我坚信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也甘愿为此付出努力并承担后果。
联盟:1986年经营农贸市场时,每天骑摩托车进生猪肉,那段经历对您之后的事业有怎样的影响?
潘洪仲:那段经历对我之后的事业影响深远。它让我深切体会到创业的艰辛与不易,每天风雨无阻地骑摩托车进生猪肉,让我学会了坚持和勤奋。更关键的是,那段经历使我对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心理有了初步认知,这对我后来从事相关行业、把握市场动态以及正确制定企业经营策略,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那段经历是我人生中的宝贵财富,为我之后的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联盟:您在90年代开始走村串户收购生猪屠宰,当时是如何获得人生第一桶金的?
潘洪仲:其一,得益于市场机遇。当时,许多农村地区仍保留着家庭养猪的习惯,这为生猪收购提供了丰富资源。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猪肉的需求不断增加,为屠宰和销售开拓了广阔市场。
其二,靠的是勤劳与努力。走村串户收购生猪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我们需要早起晚归,前往各个村庄收购生猪,这就要求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并且在屠宰过程中,也需要精湛的技艺和细致的操作,以此确保猪肉的品质和口感。
其三,在于诚信经营。在收购和屠宰过程中,必须坚守诚信原则,保证收购的生猪健康无病,屠宰的猪肉品质优良。唯有如此,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和口碑,进而吸引更多客户。
联盟:您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想到“环保屠宰”这个概念的?
潘洪仲:“环保屠宰”并非我个人或某个特定个体提出的概念,而是在社会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的大背景下逐渐形成的理念。这一概念着重强调在屠宰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所以我认为它是集体智慧与社会需求共同作用的产物。
联盟:2006年公司从秦皇岛被引进到怀安县,这一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战,又是如何克服的?
潘洪仲:挑战一:政策适应与合规性问题
不同地区的政策法规存在差异,公司需要适应怀安县的政策环境,确保业务合规。我们积极与当地政府建立良好沟通关系,及时了解政策动态,以便及时调整业务策略。
挑战二:文化融合与团队建设难题
公司迁至怀安县后,面临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工作环境。我们组织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员工之间的了解与信任。同时,注重团队建设,培养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通过培训和激励措施,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和工作积极性。
联盟:在全国脱贫攻坚战役中,您花10天走访100多户贫困户,当时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潘洪仲:在那为期10天的走访中,我深入100多户贫困户家中,这段经历令我感触颇深。我深切感受到贫困给这些家庭带来的沉重负担。
然而,即便生活艰难,这些贫困户却展现出惊人的坚韧与乐观。他们并未被贫困击垮,而是积极探寻出路,努力改善生活条件。有的家庭通过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等产业增加收入,有的则通过外出务工、学习新技能等方式谋求改变。他们的奋斗精神深深打动了我。
这次走访还让我深刻认识到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每一个贫困户的背后都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每一个贫困家庭都渴望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生活。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他们提供帮助与支持,共同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开展。
联盟:疫情期间无偿捐赠价值68万余元的生活物资给防控一线人员,这个决定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潘洪仲:首先,这是对一线抗疫人员辛勤付出表达崇高敬意和给予实质支持。防控一线人员日夜坚守岗位,为保护公众健康和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捐赠物资是对他们生活需求的切实关怀;其次,旨在缓解疫情给一线人员带来的生活压力。在紧张的抗疫工作中,一线人员往往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及时补充生活物资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更专注于疫情防控工作。此外,这也是对全社会共同抗击疫情精神的弘扬。
联盟: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张家口分会中,您带领怀安宏都食品有限公司具体做出了哪些贡献?
潘洪仲: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的保障工作中,怀安宏都食品有限公司肩负重任,作为河北省冬奥餐饮保障的主要责任单位之一,我们始终秉持高品质理念,全力供应高质量、纯绿色、无添加的冷鲜肉及副产品,为冬奥会的食材供应筑牢根基。公司严格把控生产的每一道质量关卡,从源头到终端,全方位保障食品安全,为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坚实可靠的食品支撑。
不仅如此,公司还积极投身当地慈善事业。我们向2022北京冬残奥会奖牌获得者捐赠现金,助力他们的体育梦想延续;资助品学兼优但家庭困难的学生,为他们的成长之路添砖加瓦。这些善举不仅彰显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也与冬奥会所倡导的“团结、友爱、互助”精神高度契合,共同为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营造出积极温暖的社会氛围。
联盟:您坚持“诚信至上、质量第一、以人为本、回馈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在企业运营中是如何具体体现的?
潘洪仲:首先是诚信至上。在所有业务往来里,我们严守合同条款,忠实履行每一项承诺,让每一次商业交易都稳固建立在诚信基石之上。同时,在企业内部大力倡导诚信文化,鼓励员工在工作的各个环节坚守诚信底线,对任何违背诚信的不当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
其次,秉持质量第一原则。我们深刻明白产品质量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与长远发展。为此,公司持续加大在研发与创新方面的投入,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力求始终契合甚至超越客户的期待。并且建立起一套严格缜密的质量管理体系,对生产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全程、严格的监控与检测,确保呈现在市场上的每一件产品都是精品。
再者,以人为本是我们的重要理念。我们高度重视每一位员工的成长轨迹与职业发展,为他们铺设公平的晋升通道,打造广阔的发展空间。积极鼓励员工参与企业决策过程,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致力于营造一个开放包容、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
最后是回馈社会。公司主动履行社会责任,通过物资捐赠、组织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反哺社会。重点关注教育、环保等公益领域,踊跃参与相关公益活动,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同时,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协同共进。
联盟:从您的经验来看,生猪屠宰行业实现自律,除了现有的流程,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
潘洪仲:一是持续加强内部管理。积极引导屠宰企业全面梳理并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确保从生猪进厂的源头把控,到生产加工环节,再到产品出厂的全流程,都严格遵循行业标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凭借严谨细致的内部管理,提升屠宰作业的质量与效率,最大程度减少资源浪费和不必要的损耗。
二是大力提升技术水平。屠宰企业应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引进先进的屠宰技术和智能化设备,逐步提高屠宰过程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同时,加大技术创新研发投入,探索更环保、高效的新型屠宰方式,以满足市场对高品质、安全猪肉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是着力强化品牌建设。品牌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屠宰企业要重视品牌连锁经营模式,通过提供优质稳定的产品和贴心周到的服务,精心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这将助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赢得更多消费者的信赖与支持。
四是积极加强行业协作。生猪屠宰行业与生猪养殖、肉类销售等上下游环节紧密关联、相辅相成。屠宰企业应主动与上下游企业建立深度、紧密的合作关系,构建稳定高效的供应链体系。通过加强行业协作,实现资源的合理共享与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生猪屠宰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联盟:未来您希望怀安宏都食品有限公司在解决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方面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具体目标?
潘洪仲:1、在未来三年内,计划新增本地就业岗位500个以上,重点聚焦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返乡创业的青年群体,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就业空间与发展机遇。
2、力争实现年产值突破5亿元人民币,通过产业带动效应,助力县域内养殖、物流、包装等上下游产业链实现年增收1.2亿元,全方位推动地方经济繁荣发展。
联盟:作为国家肉类加工科技创新展联盟河北省分会常务副会长,您认为联盟及其分会如何更好发挥作用?
潘洪仲:1、深度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搭建起河北省肉类加工技术转化的高效平台,积极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行业龙头企业紧密合作,联合攻克肉类加工领域的共性关键技术难题。
2、精心建立产业需求数据库,精准捕捉企业在技术层面的痛点与需求,针对性地组织专家团队开展定向服务,集中力量突破智能化屠宰、低温肉制品加工、副产物高值化利用等重点领域的“卡脖子”技术瓶颈。
3、全力构建标准化推广体系,紧密结合河北地域特色,开发驴肉、羊肉等深加工技术规程,积极推动地理标志产品工业化生产标准的制定工作,有效提升区域品牌的市场溢价能力。
4、着力打造京津冀肉类产业协同发展链条,建立跨区域冷链物流信息共享机制,大力推动三地在产销对接、设备共享、检测互认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形成万亿级产业集群的强大联动效应。
5、积极建立人才联合培养基地,联合河北农业大学等院校开设定向培养班,深入实施“企业总工进课堂”计划,致力于培育一批既精通现代食品工程技术,又熟悉传统工艺的复合型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