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mpmpc.cn/file/upload/202112/07/16-14-00-42-1.gif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子期刊 » 市场分析 » 正文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食品”专项立项特征分析与思考

姜玮1,孙铁民1,王军2,张铁华2* (1.吉林大学科学技术处;2.吉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来源:《肉类产业资讯》    2020年第1期
 
内容摘要:通过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食品”专项的立项数据进行搜集、归纳、分析, 总结分析食品专项的立项特征。从项目牵头单位的分布、专项经费的分布、项目牵头单位承担项目类型的优势等角度分析, 发现食品专项的项目牵头单位多来自发达省市, 主要为高校和科研院所, 高校和企业分别在基础研究类、技术示范类项目具有明显优势, 专项经费主要资助关键技术类项目。
  摘要:通过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食品”专项的立项数据进行搜集、归纳、分析, 总结分析食品专项的立项特征。从项目牵头单位的分布、专项经费的分布、项目牵头单位承担项目类型的优势等角度分析, 发现食品专项的项目牵头单位多来自发达省市, 主要为高校和科研院所, 高校和企业分别在基础研究类、技术示范类项目具有明显优势, 专项经费主要资助关键技术类项目。
  关键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食品加工;食品安全;立项特征
  2006年,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食品安全与出入境检验检疫列为重点领域与优先主题,现代食品加工产业与食品安全上牵亿万农户,下联亿万国民,是“国民健康产业”。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将科技计划整合优化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五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根
  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及科技发展优先领域,凝练形成若干目标明确、边界清晰的重点专项,按照全链条布局、一体化实施的总体思路,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组织实施。
  2016年,科技部启动实施“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7年启动实施“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前者主要从食品加工应用基础研究、食品加工核心技术开发与装备创制、食品加工工程化技术集成应用与产业化示范3个板块布局,简称为“食品加工”专项;后者从食品安全保障机理机制基础研究、食品安全关键共性技术和产品研发、食品安全关键技术转化集成和综合示范3个方面布局,简称为“食品安全”专项;二者合并简称为“食品”专项。2个专项涵盖了食品科学与工程类的加工专业和安全专业的研究领域,该数据的分析对跟踪食品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学科建设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1  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
  数据来源于科技部各专业机构对于“食品”专项申报、拟立项公示通知,依据项目名称、项目类型、项目实施周期、项目所获中央财政经额度、项目承担单位、项目承担单位所属地区、项目承担单位所属类别等信息进行整理、归纳。主要采用归一、对比等分析方法。
  2  食品领域立项特征分析
  2.1  总体立项情况
  2016—2018年,“食品加工”“食品安全”2个专项分别由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和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分次发布指南,总计启动88个项目,涉及中央财政经费21.72亿元,其中“食品加工”专项分3个年度启动44项,涉及中央财政经费11.63亿元,“食品安全”专项于2017和2018年分2次启动44个项目,涉及中央财政经费10.09亿元。
  “食品加工”专项2016年度项目研究时间为5年,2017和2018年的项目执行期依次降为4年或3年,总体来看,经费支持力度逐年减小,立项数基本不变,项目研究时间逐年减少,不同年立项的项目经费额度差异较大,对于单个项目来说,即支持经费减少、研究时间缩短,研究任务比较重。“食品安全”专项2017和2018年度分别立项20项和24项,研究期限均为4年,单个项目的平均经费相差不大,具体见图1。

图1  食品专项2016—2018各年度立项数量和经费分布情况
  2.2  项目牵头单位分布情况
  2.2.1  牵头单位主体是高校和科研院所
  项目牵头单位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3类,涉及53个单位,高校和科研院所占主要部分,牵头项目占总项目数的84.09%。具体见图2。
  高校总计承担4 2 项占食品专项总项目数的47.73%,是科研院所的1.24倍、企业的3.5倍,其中江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名列前茅,分别为8项和6项,并且江南大学承担“食品加工”专项和“食品安全”专项的项目各4项且位列榜首。
  科研院所含22个单位牵头34个项目,占总项目的38.64%,其中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各承担4个项目,占科研院所牵头项目的23.52%。

图2  食品项目牵头单位立项数量和获批经费分布情况
  2.2.2  牵头单位主要来自发达省市
  通过对食品专项项目牵头单位所属地区进行统计,来自北京的牵头单位承担42项,占总项目数的47.73%,国拨经费总计107 490万元,占比49.49%,位居首位;江苏其次,承担项目13项,经费占总经费14.04%。浙江、上海、广东各6项紧随其后,经费分别占总经费的7.84%,5.88%和5.38%。北京、江苏、浙江、上海、广东总计承担70项,占总项目数的79.55%,占总经费的82.62%,可见食品专项的研究地域分布偏向发达省市,这可能与地方经济主导产业类型、消费水平有关,项目牵头单位所属地方分布具体见图3。

图3  食品专项立项单位所属地区分布
  2.2.3 牵头单位排名分布
  在53个牵头单位中,江南大学牵头8个项目位居首位,中国农业大学牵头6项占位第2位,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牵头4项占据第3位,北京工商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和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各牵头3个排位前5。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江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和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各牵头2项,吉林大学等36个单位均牵头1项。
  通过对各牵头单位承担项目数进行分析,牵头项目数大于3的单位有9个,牵头36个项目占总项目的67.91%。大多数单位(约83.02%)承担1~2个项目,牵头项目占总项目的59.09%。具体见表1。
表1 项目数与牵头单位关系
牵头项目数/项 单位数/家 占总单位数的比例/% 牵头项目数/项 占总项目数的比例/%
≥5 2 3.77 14 15.91
3~4 7 13.20 22 25.00
2 8 15.09 16 18.18
1 36 67.92 36 40.91
  2.3  食品专项中央财政经费分布情况
  2.3.1  专项经费主要支持关键技术研究类项目
  “食品”专项中央财政经费总体的支持力度逐年小幅升高,3年间每年的比例约10︰13︰14,其中“食品加工”专项是逐年减少的,3年的经费比例为24︰13︰10,“食品安全”专项是逐年增加的,近2年经费比例为10︰13。按照食品专项的指南,将立项的项目按基础研究类、关键技术类、技术示范类分成三类,从项目类别来看,关键技术类项目占主要部分,总计56个项目,专项经费13.10亿占总经费的60.29%;基础研究类项目12个,总经费3.74亿占总经费的17.22%;技术示范类项目20个,专项经费4.88亿占总经费的22.49%。专项经费各年度对各类项目的支持力度见图4。

图4  2016—2018年度“食品”专项各类项目经费分布情况
  2.3.2 专项经费主要分布在科研院所和高校
  从承担单位来看,专项经费主要分布在科研院所和高校,占总经费的85.44%。高校所牵头项目所获国拨经费最多,总计10.28亿元,占总经费的47.31%,是科研院所的1.24倍、企业的3.25倍;其中,江南大学获批国拨经费1.81亿元,占总经费的8.35%,占高校获批总经费的17.65%,获批经费前10的单位见表2。可见,无论从立项数量还是经费获批数额,江南大学在食品专项立项竞争中具有突出优势,这与江南大学的食品学科研究实力情况相符。
表2  食品专项获批中财政经费前10的单位分布
牵头单位名称 立项数/项 中央财政经费/万元
合计 食品加工 食品安全
江南大学 8 4 4 18135
浙江大学 3 3 0 12661
中国农业大学 6 4 2 12596
中国农业科学院 4 1 3 9916
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 3 3 0 8896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4 0 4 8789
北京工商大学 3 3 0 8526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3 1 2 7835
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 3 2 1 7711
大连工业大学 3 3 0 6522
合计 40 24 16 101587
  2.4  项目牵头单位承担项目类型的优势分析
  通过对各牵头单位承担的不同项目类型数量进行分析,高校在基础研究类具有突出优势,企业在示范类项目方面优势明显,科研院所对于三类项目的承担能力较均衡。高校比科研院所承担各类项目的能力均略有优势,具体见图5。

图5  各单位承担不同类型项目的情况
  3  探讨与思考
  食品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关系国民健康和社会稳定。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全球食品加工产业正在向多领域、多梯度、深层次、高技术、智能化、低能耗、全利用、高效益、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方便、美味、可口、实惠、营养、安全、健康、个性化、多样性的产品新需求,以及智能、节能、低碳、环保、绿色、可持续的产业新要求已成为食品产业发展的新常态。食品产业不仅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将拓展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空间,成为引领和带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动力。因此,“食品”专项的实施促使中国食品安全从被动应对向主动保障转变,是支撑现代食品工业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确保国家食品品质营养与质量安全及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农民增产增收和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综合效益的重要手段。
  从食品专项的立项特征来看,高校和科研院所是目前该行业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类项目的主要承担单位,无论从立项数还是获批经费方面,均较企业具有明显优势。科研院所在基础研究类项目方面具有较大进步空间。在国家号召主动承接重大项目的形势下,企业应抓住机遇,参与到各重大项目的研究中,尤其是关键技术和基础研究类项目,从技术上创新,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转型、升级。高校则应该注重自身特色研究领域的发展,如江南大学的食品学科;尤其是综合类高校的食品学科更应冷静思考,在新的科技体制下,如何利用“一流”学校和综合学科的优势,寻求新的发展路径,力争“一流”学科。
 
http://www.mpmpc.cn/news/show.php?itemid=34711
 
关注"肉食界"微信公众号
专注肉类纵横资源,服务于肉类全产业链的信息“复兴号”
[ ]  [ 打印 ]  [ 投稿 ]  [ 关闭 ]  [ 评论 ]  [ 返回顶部
 
 
免责与声明:

1. 转载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肉类机械网”,或与本网联系,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本网转载编辑的内容,版权由原作者或资料提供方所拥有,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3.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15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作出回应或删除相关内容并致歉!

4. 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谨防上当受骗!

5. 投稿与合作热线:010-88133989, E-mail:info@mpmpc.org


 
 
 
热点推荐
新闻排行
 
×关闭
http://www.xinglongjixie.com/
×关闭
http://www.mpmpc.cn/news/show.php?itemid=2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