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mpmpc.cn/file/upload/202112/07/16-14-00-42-1.gif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子期刊 » 市场分析 » 正文

我国鹅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吴敏 陈苏 胡浩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来源:《肉类产业资讯》    2017年第12期
 
内容摘要:摘要:鹅肉由于高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受到青睐,同时鹅是草食家禽,发展鹅业符合国家畜牧业结构调整要求。近年来我国鹅业发展迅速,鹅业生产与消费的区域特征明显,生产组织形式多样,产业链延长,在畜牧业中比重有所提高。但同时鹅业发展也受到多种因素制约,主要有生产成本攀升、优质品种退化、环境污染突出、产品深加工能力偏弱、产业化程度不高等。据此提出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品种繁育体系、积极推行生态养殖模式、建立健全产品质量标准等对策。
  摘要:鹅肉由于高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受到青睐,同时鹅是草食家禽,发展鹅业符合国家畜牧业结构调整要求。近年来我国鹅业发展迅速,鹅业生产与消费的区域特征明显,生产组织形式多样,产业链延长,在畜牧业中比重有所提高。但同时鹅业发展也受到多种因素制约,主要有生产成本攀升、优质品种退化、环境污染突出、产品深加工能力偏弱、产业化程度不高等。据此提出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品种繁育体系、积极推行生态养殖模式、建立健全产品质量标准等对策。
  关键词:鹅业;屠宰加工;消费;对策
  经过三十多年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食物消费中谷物、蔬菜等植物性产品比重下降,肉、蛋、奶等动物性产品比重上升,进而导致了饲料粮需求增加。当前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本质上是饲料粮安全问题。因此,化解饲养粮不足显得尤为重要,这一方面需要提高饲料粮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应发展草食畜禽,减少对饲料粮的需求。鹅是食草性家禽,粮食消耗低,符合以食草节粮型畜禽为主体的畜牧业结构调整要求。2016年7月6日,农业部印发《全国食草畜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文件,要求大力发展食草畜牧业,构建粮经饲兼顾、农牧业结合、生态循环发展的农业体系。规划中提出肉鹅的供给量以年均8.6%的增速增长,肉鹅成为“十三五”时期预期发展最快的食草性家禽。
  鹅肉发展迅速,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这主要是因为它的营养价值高。近年来,动物性食物在向人体不断提供所需优质蛋白质的同时,也使得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增加,在一些高收入地区和人群中,营养摄入过量导致肥胖症和以“三高”为代表的富贵病发病率上升。鹅肉的蛋白质含量高达22.3%,其氨基酸组成接近人体所需氨基酸的比例。鹅肉中的脂肪含量较低,而且品质好,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达66.3%,特别是亚麻酸含量高达4%,均超过其他肉类,对人体健康有利。鹅肉脂肪的熔点亦很低,质地柔软,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鹅肉由于其高营养和保健作用,2007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为最佳肉食品之首。此外,鹅肥肝数量稀少,口味鲜美,更是被一些发达国家认为是“三大美味之一”的高档营养食品。
  我国鹅业产值在畜牧业中的比重上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在以往的研究中,对鹅全产业链分析的文献不多,本文通过宏观数据的整理及实地调研,从生产、加工、消费等视角分析我国鹅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1  我国鹅业发展现状
  1.1  优化畜牧业结构,在农业中的比重上升
  随着我国农业和畜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及人们对肉类消费习惯的改变,鹅业在我国农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升。根据FAO数据统计(见表1),2000年我国鹅业产值已达14.67亿美元,2012年增长到69.37亿美元,年均增长13.82%。鹅业占畜牧业的比重由2000年的1.72%增加到2012年的2.33%;占农业的比重由2000年的0.49%增加到2012年的0.75%。此外,由于鹅适应粗饲觅食,比较容易饲养,且养殖门滥低、投资少,经济效益明显,在促进就业、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稳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表1 2000~2012年我国鹅业在畜牧业和农业中的比重
年份 产值(亿美元) 鹅业产值所占比重(%)
鹅业 畜牧业 农业 占畜牧业 占农业
2000 14.67 854.11 2971.95 1.72 0.49
2005 30.78 1484.68 4569.75 2.07 0.67
2010 69.37 2634.72 11384.94 2.63 0.61
2011 93.38 3675.15 11539.13 2.54 0.81
2012 94.18 4044.87 12638.45 2.33 0.75
  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下同。
  1.2  存栏量持续增加,养殖布局发生变化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鹅存栏量已经突破亿只大关,进入21世纪以来,鹅存栏量呈波动上升趋势(见图1)。存栏量由2000年的2.03亿只增加到2010年的3.27亿只,年均增长4.88%。其中,2007年受禽流感的影响,存栏量下降幅度较大,较2006年减少了0.50亿只。由于禽流感、市场低迷等外在因素,2010~2014年存栏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小,2014年较2010年减少了0.52亿只。此外,20世纪90年代以前,受饲养环境、水资源、消费偏好、市场条件等因素影响,鹅养殖布局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随着养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规模化经营的发展以及环境规制的约束,鹅养殖布局呈现出西进东移、南进北移的趋势。
  图1 2000~2014年我国鹅存栏量
  1.3  饲养组织多元化,合作化程度不断提高
  近年来,在龙头企业带动和国内市场需求拉动影响下,鹅饲养逐渐由传统分散饲养方式向现代集约化饲养方式转变。据笔者2016年在江苏实地调研,目前,鹅养殖模式大部分为“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分散饲养鹅的个体养殖户比较少。以宿迁立华牧业有限公司与其辐射的200多户农户之间的合作关系为例,其生产经营模式为:公司和农户签订合作养殖协议,公司统一为农户提供鹅苗、饲料、防疫和技术辅导服务,统一收购成品鹅并销售。为防止意外事故和自然灾害对农户造成影响,保障农户能正常持续发展,公司设立风险基金。这种企业带动农户的鹅业经营模式,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紧密结合,相互制约和互惠互利,有效推动了产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1.4  屠宰量不断上升,鹅产品附加值提高
  鹅生产量的不断增加促进了鹅业屠宰加工的迅速发展。2000年我国鹅屠宰量为4.38亿只,2014年增加到6.18亿只,增幅达41.1%(见图2)。屠宰量的不断增加使得集养殖、屠宰加工和饲料生产一体化的鹅加工企业迅速成长。如:辽北最大的肉禽生产加工基地——辽宁盛德集团牧业有限公司,其主要从事肉禽屠宰、分割、冷藏以及速冻食品的销售等业务;阜新市美中鹅业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年屠宰深加工能力为1500万只,还可以进行酱卤禽肉制品和羽绒加工,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江苏馋神公司有限公司主营高铁鹅产品,年加工肉鹅量就达到300万只。
  图2 2000~2014年我国鹅屠宰量
  1.5  人均鹅肉消费量不断增加,消费区域性明显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观念的提升,鹅肉凭借其价值高、绿色、健康、安全等优点越来越受消费者的青睐。我国人均鹅肉消费量不断增加,由2000年的1.34kg增长到2014年的1.84kg,年均增长2.29%。与此同时,人口的增加,使得国内消费总量持续上升,2010年之前国内鹅肉生产能够满足国内需求,我国是鹅肉净出口国,但近年来这一现象发生了转变。2012年开始我国进口少量鹅肉产品,目前的进口量占消费量的比例较小,进口也只是为了个别产品的互补。
  我国鹅肉消费存在着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地区居民消费者偏好差异较大,鹅肉消费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长期以来,我国南方喜食鸭肉、鹅肉,随着不断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地方性产品,如扬州风鹅、浙东酱鹅、广东烧鹅等;而北方则喜食猪肉、鸡肉等畜禽产品。随着人口流动与消费观念的改变,鹅肉在非传统区域的消费不断增加,也为鹅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潜力市场。
  表2    2000~2014年我国鹅肉消费情况
年份 产量(万吨) 净进口量(万吨) 总消费量(万吨) 人均消费量(kg/人)
2000 175.19 -1.13 174.07 1.34
2005 193.55 -1.21 192.35 1.48
2011 241.22 0.25 241.22 1.76
2012 254.45 0.23 254.68 1.86
2013 257.66 0.23 257.89 1.88
2014 246.55 - 246.55 1.84
  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与人口普查数据。
  2  我国鹅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产品价格波动,生产成本不断攀升
  自2000年以来,鹅市场价格呈上升的趋势,2000~2006年价格波动缓慢上升,2007年受高致病性禽流感影响,鹅存栏量发生骤降,市场供给减少导致鹅价格快速上升,随后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鹅业行情低迷,2013年禽流感再次给鹅业造成巨大冲击,种鹅场不断减少、活禽销售几近停滞,养殖企业亏损严重。此外,生物质能源发展、2008年世界粮食危机、石油涨价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玉米价格上涨、豆粕价格居高不下,使得饲料成本上升。此外,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引起鹅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加大了养殖风险,在鹅的生产环节中,劳动力成本已约占10%。
  2.2  品种繁育体系不健全,优质品种退化
  种鹅是鹅饲养的基础和源头,种鹅的质量直接决定鹅的生产性能,更决定鹅产业化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鹅优良遗传资源,其中列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家禽志》的有31个,分布于全国各地,地方品种有30个,培育品种1个。但总体来说,我国鹅种培育与快速发展的鹅业相比仍较滞后,2016年根据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在江苏宜兴、宿迁等地区调研发现,鹅苗孵化场品种繁杂多变,而农户又是从孵化场、流动商贩等多个渠道购买鹅苗,往往不清楚养殖的品种,从而影响鹅的科学饲养和经济效益。长期以来我国鹅饲养处于小规模散养状态,对鹅的选育工作不重视,滥交滥配现象常见,或是盲目过度杂交,导致鹅优质品种退化。近年来各地纷纷引进外来鹅种,如肥肝型的朗德鹅、产蛋性能高的莱茵鹅、产绒性能好的霍尔多巴吉鹅以及在江苏、安徽等地经济效益好的罗曼鹅等。以上述外来鹅种做父本与中国地方鹅做母本进行杂交,都能产生远缘杂种优势,但受精率普遍低于原种,且经过了几个饲养期,品种特性逐步退化,生产性能下降严重。
  2.3  饲养方式仍相对落后,环境污染突出
  长期以来,鹅业的发展与水资源息息相关。目前我国鹅饲养方式仍然相对落后,鹅集约化养殖与分散养殖两种方式并存,且农户小规模分散养殖占主要部分,这种分散养殖占用水域广泛,对水域环境的依赖程度高,设备设施落后,粪便污染严重。据笔者在江苏宜兴实地调研,即使采用旱养方式种鹅养殖场也会配备专门的戏水池,鹅粪便直接排入池中,或地面上的粪便经过雨水冲刷进入水池,由于粪污处理成本较高,养殖场定期开闸将污水排入河中。肉鹅养殖则采用高空架网养殖,由于处理成本、资金等方面的原因,粪便难以进行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对当地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此外,由于没有良好的防范隔离措施,一旦有禽病发生,易造成病原的传播。
  2.4  产品深加工能力偏弱,产业化程度不高
  近些年来,鹅屠宰加工企业快速发展,但大多是手工作坊式的,以简单的初级加工为主,设施设备陈旧、加工工艺落后,产品种类单一、档次低、生产安全监管难度大、附加值低。如传统的烤鹅、烧鹅、熏鹅等熟制品多采用作坊式手工生产,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难以进入大众的餐食系列。鹅肥肝是一种高档食品,附加值高,山东、江苏和湖南等地区也曾尝试生产,但是由于品种、技术等因素限制,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另外,存在着产业链条连接不畅的问题,如徐州是江苏省鹅屠宰重要地区,其鹅来源于江苏、安徽、河南等地区。这种产业链中养殖环节和加工环节连接不畅、产业化程度不高,使广大养殖者利益降低、养殖积极性受挫。
  3  对策建议
  3.1  制定发展鹅业的长远政策,加大政府对鹅业的扶持力度
  相对于其它家禽,鹅饲养周期长,资金周转慢,养殖收益期较长。养殖户利益的合理保障是鹅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养鹅主产区应制定本区域鹅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和发展目标。此外,应加大对鹅业的支持力度,重视对鹅产业化经营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科研项目攻关、技术推广和产业化经营项目。鹅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继续加大对养殖户养殖机械设备补贴、良种补贴,扩大补贴范围,对龙头企业实行流动资金贷款、财政贴息支持,扩大保险政策覆盖范围,保证农民增收创收的同时保护龙头企业的利益。
  3.2  完善鹅品种繁育体系建设,保证优质品种的供应
  我国地方优良畜禽品种较多,某些地方品种具有独特优势,但总体性能较低,因此在引进国外优良品种的同时,充分利用地方鹅品种的性能。在本地品种选育的基础上,选择生长速度比较快的鹅品种作为父本,兼顾受精能力、生长速度、产蛋量的鹅品种作为母本进行杂交繁育,建立专门化品系,满足市场需求。此外,在辽宁、江苏、江西、广东等拥有优良鹅遗传资源的地区增加种鹅场的建设,为农户和合作社提供优良的鹅苗,对于规模较大的鹅业龙头企业,应给予适度的政策补贴,鼓励其建立自己的种鹅基地,与农业院校进行科研攻关合作,保障优良鹅品种的供应。
  3.3  积极推行生态养殖,合理利用水资源
  鹅是食草性家禽,是最适合于农鹅、林鹅、果鹅等相结合的生态养殖的水禽,大力推广种草养鹅、林下养鹅等生态模式,减少养殖密度,防止疾病的发生。根据鹅品种及饲养条件,研发标准化、安全高效的饲养技术,避免鹅养殖对资源环境的污染。鹅粪便处理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资源化利用。采取标准化养殖生产模式,推进精细化管理,使粪污处理无害化;推广应用先进的环境控制工艺,优化养殖环境,从源头上减少粪便排放;采用发酵床养殖等生态环保养殖模式,实现粪便原位降解和零排放。此外,建议有关宏观管理部门尽量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进一步实行养殖模式研究,促进鹅业由传统落后的粗放饲养模式向现代安全高效的饲养模式转变。
  3.4  建立健全产品标准,提高产业一体化程度
  鹅产品质量安全是鹅产业持续发展的保障。要真正实现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必须建立健全鹅饲养标准和产品标准,加强质量卫生安全监控,逐步实现家禽产品按质量标准组织生产。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兼并、重组,实施产业联盟和品牌整合,增加产品种类,提高产品档次,拓展国内国际市场,扩大出口份额。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建立集中、稳固的养殖基地,打造产业带和集聚区,建立从饲料生产、种鹅养殖、种蛋孵化、商品鹅饲养、自主加工到市场营销的全产业链。推广和扶持“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不同类型经营模式,实施订单生产。引导龙头企业和养殖场(户)逐渐成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促进产业链中各环节利益分配的合理化。
 
http://www.mpmpc.cn/news/show.php?itemid=34711
 
关注"肉食界"微信公众号
专注肉类纵横资源,服务于肉类全产业链的信息“复兴号”
[ ]  [ 打印 ]  [ 投稿 ]  [ 关闭 ]  [ 评论 ]  [ 返回顶部
 
 
免责与声明:

1. 转载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肉类机械网”,或与本网联系,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本网转载编辑的内容,版权由原作者或资料提供方所拥有,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3.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15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作出回应或删除相关内容并致歉!

4. 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谨防上当受骗!

5. 投稿与合作热线:010-88133989, E-mail:info@mpmpc.org


 
 
 
热点推荐
新闻排行
 
×关闭
http://www.xinglongjixie.com/
×关闭
http://www.mpmpc.cn/news/show.php?itemid=27579